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有一群勇敢的高空作业者。他们无惧恶劣天气,默默承受着工作的危险与艰辛。 近日,一段“四川男子挣钱为儿治病,在雪天特高压线上高空作业”的视频引发网友高赞。视频中,在冰天雪地的高空,男子被冻得满脸通红、鼻涕直流。他拴着安全绳,小心翼翼地匍匐在高压线上,脚下是白茫茫一片,看不见地面。 1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对话了这位名叫向日木的凉山小伙,他说,自己年仅3岁的小儿子患有血小板功能障碍,已花费数十万元治疗,为了让儿子早日康复,不管多辛苦他都能坚持。 向日木的工作视频既惊险又感人,让高空作业者这一群体逐渐走进了更多网友的视野。他们在铁塔钢架间灵活穿梭,甚至时常在塔上吃饭休息。尽管工作艰险重重,但他们为了家人和生活,坚定地站在高空。 高空作业者黝黑的皮肤和手上的老茧,记录着成长与奋斗的痕迹。这些人中有远赴千里打工挣钱的母亲,也有自力更生的00后小伙,网友称赞他们是“高空蜘蛛人”。 勇闯高空的母亲 冬季的黄土高原,寒风凛冽,让人不由自主地裹紧了衣服。清晨,外来务工的陈汝和工友来到了铁塔下,穿戴安全绳准备登高开始一天的工作。 她抬头望着30多米高的铁塔,心里不免恐惧,但想到家中残疾的儿子,她还是攒着一股劲勇敢地爬了上去。 陈汝的老家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山村,家里并不富裕。儿子小时候被山上掉落的石头砸中,导致一条腿截肢。为了改善家庭生活,陈汝的丈夫经常外出打工,然而几个月前,丈夫意外受伤,无法继续工作。面对家庭的重担,陈汝毅然决然地挑了起来。 2024年底,她找了一份铁塔建设的工作,独自来到千里之外的陕西,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在高空作业领域,36岁的陈汝是一名新人,之前没爬过这么高的地方。她坦言,刚入行时自己非常害怕,每次登塔都战战兢兢,需要不断地做心理建设,后面才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为了孩子,我什么都能干。趁着年轻,我要多挣些钱,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陈汝坚定地说。  铁塔建设 来源:受访者 工地的老板提供食宿,陈汝每天早上6点30分准时到岗,一直忙碌到天黑才收工。除了中午短暂的用餐时间,其余时间她几乎都在塔上忙碌。 辛勤的付出也给她带来了可观的收入。陈汝告诉记者,在整个施工队伍中,她是为数不多的女性,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她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勤奋学习。老板了解她家的情况,在招工和工作安排上对她格外关照。第一个月,她就挣到了1万元,“发工资那天,我特别开心,干活时的辛苦和疲惫全都忘记了。” 铁塔上的00后“老师傅”:吃饭休息常在空中 在老家村民眼中,很少有同龄人敢于尝试高空作业。面对陈汝的勤奋和勇敢,工友们无不佩服。陈汝感慨地说,孩子身体不好,但幸运的是,政府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一直给予他们很多帮助。临近新年,孩子学校放寒假,她便暂时离开了工地,返回川西老家陪伴家人。 长期在高空中工作,陈汝的脸被寒风侵蚀,皮肤变得暗红。“我回来的时候,老家的人都认不出我了。”陈汝自我调侃道。 同样做铁塔建设的还有廖川,这位00后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从事高空作业多年。 廖川向记者介绍,他爬过最低的铁塔有80多米,相当于26层楼的高度,而最高的铁塔达到了110米左右。刚入行时,他站在高处,往下一看就双腿发软,冷汗直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习惯了这种工作环境。  高空吃饭 来源:受访者发布的视频截图 新线路建设的工作地点通常是不固定的,廖川哪里有活就去哪里,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这份工作不仅让他走出了大山,还实现了自力更生。现在他每天工作大约10个小时,直到天黑才下班。 讲述工作日常时,廖川还提到,如果在高塔上作业,来回攀爬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因此工友们通常都在塔上吃饭和休息。午餐通过传递绳送上去,大家身上绑着安全绳,分别倚靠在塔边,双脚紧蹬铁塔借力,在百米高空进食,累了就躺在横梁上休息。记者查看廖川的社交媒体主页发现,如今他在高塔上工作已是常态,午餐也经常在高空解决。 高空作业有一定危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小心谨慎。据廖川回忆,2024年他曾经受过一次比较严重的伤。当时,他正在高空作业,吊运的绳子突然断裂,重物直接砸到了他的脚,导致脚骨头骨折。出院后他依然能爬高,但在短时间内无法干“重活”。 扛过酷暑,也抵过严寒 随着短视频兴起,网友能在网上更直观地看到高空作业者的日常,纷纷留言道:“看得紧张也心疼”“希望高空作业人员都平平安安。”“他们脚下是我们的万家灯火。” 近日,四川凉山小伙向日木在特高压线上高空作业,引起广泛关注。向日木从事高空作业超过十年。他年仅3岁的小儿子患有血小板功能障碍,已花费数十万元治疗,为了让儿子早日康复,他每天起早贪黑,即使是冰天雪地也依旧坚持,感人至深。 一座座高耸的铁塔静静地矗立在城市边缘,它们是电力传输的重要支撑。身处高空,各种天气的影响都会被显著放大。 在云南工作的柳斌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自己常年从事高压线外线工作,也去过外省的项目工地。一般在高空作业时,遇到刮风下雨根本无处可躲。夏天酷暑难耐,工作不久便全身湿透;冬天冷风飕飕,双手冻得僵硬,有时甚至连工具都难以握稳。这种强烈的体感,是对高空作业者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柳斌说,虽然这份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但收入还算不错,每月能赚1万多元,这给他带来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工作很辛苦,但足以自力更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此外,保障安全也是每一位高空作业者心中始终紧绷的那根弦,“手抓紧,脚踩稳”是安全员和前辈常常叮嘱的话。从第一次登塔时的手脚发软、紧紧抱着杆子不敢松手,到如今成为登塔作业的行家,高空作业者黝黑的皮肤和手上的老茧都是这些年辛勤工作的印记。 来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