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终于结束了,赶紧带他来医院,小的时候就查出来了,当时吃吃药效果还好的,没想到今年几次感冒以后呼噜越来越大,最近又感冒了,还说耳朵也疼了……“ 杭州初一学生小志,早在5岁时就确诊了腺样体肥大,并且达到了手术切除的程度,当时妈妈一听要做手术非常担心,于是选择了保守治疗。 几年下来,一开始效果还能巩固,直到上了初中,鼻塞、流涕、打呼噜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孩子面相越来越改变不说,现在甚至影响到了学习,家长开始慌了。 长大会不会自愈? 反而更严重! 这几天,在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的诊室里,多了许多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家长。仔细观察,他们都有着类似特点:山根低,眼距宽,下颌回缩,颚骨外凸,颌骨变长,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表情不多,呈现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医院供图 这是由于孩子腺样体肥大,堵塞上呼吸道,长期用口呼吸,孩子面部发育变形导致的。 医生解释,腺样体肥大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需要注意的是后一种。病理性腺样体肥大会导致鼻塞,口呼吸,打鼾、睡眠影响等问题,严重会导致反复鼻窦炎,中耳炎、听力和智力受损。 腺样体在人出生后会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 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这段时间也是小儿腺样体肥大的高发期);6~7岁腺样体增长达到顶峰;10岁以后逐渐萎缩,这是正常腺样体的生长路径。 但有病理性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就不一样了,炎症如急慢性鼻炎,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的反复发作,会导致鼻阻塞加重,阻碍鼻腔引流,产生过多鼻炎分泌物,这些因素会刺激腺样体继续增生,而增生的腺样体又会加剧炎症,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 存在腺样体肥大? 医生解释,现在的人都吃得太好了,给孩子吃很多零食水果、吃得过于精细,容易造成身体内有积热,脾的运化能力变差。吃得越多,脾胃越虚,痰湿就产生了。腺样体就像一个容器,随之增大。 孩子不仅会长期口呼吸,还会阻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睡眠,从而影响孩子长高和智力的发育。 发现孩子这些情况 要警惕 到底什么样的病症,需要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呢? 医生列出了以下几种需要家长关注的情况,对照看看自家孩子,看看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如果好几条都符合,就值得警惕了! 晚上秒变“呼噜娃” 留心观察孩子睡觉时是否张开嘴巴、出现像大人一样的呼噜声,或者说话时鼻音很重,这说明孩子的腺样体已经肥大到阻塞鼻子后方的通风了。 无精打采“龅牙族” 如果发现孩子的上门牙越来越向外面突出,下牙列不整齐,上嘴唇向上翘起,下嘴唇向下翻出来,而且整天没精打采的,这就要警惕了!因为腺样体肥大阻塞鼻子的通风,会导致孩子长期张开嘴巴呼吸,从而影响到面部的发育、变形,出现“腺样体面容”。 同龄人的“豆芽菜” 如果发现自家孩子比同班、同级的孩子瘦小很多,在排除遗传因素影响后,就需要考虑腺样体肥大的可能。因为腺样体肥大阻塞鼻子的通气,孩子睡眠时呼吸到的氧气不足,缺少了“氧”分,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 小小年纪“听力差” 看电视总是把声音开得很大、轻声呼叫时总是不搭理等情况,说明孩子的听力可能有下降。而腺样体肥大也是可以阻塞中耳的通气引流,从而引起中耳炎导致孩子的听力下降。 一年四季“鼻涕虫” 孩子长期流鼻涕、经常性清嗓、反复咳嗽也有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这是因为腺样体肥大阻塞鼻腔,影响鼻窦通气引流,从而导致鼻炎、鼻窦炎,鼻腔鼻窦的分泌物增多,如果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症状仍不能缓解,医生也会建议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 很多家长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做手术,又是动刀子又是经历麻醉,害怕会有“后遗症”,但其实腺样体切除手术,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微创手术了。 有父母给孩子做过相关诊断或治疗吗?留言来分享一下经验吧~! 来源:新闻坊综合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