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把热水袋捂在小腿上取暖,几天后皮肤灼痛难忍,还出现白色的坏死组织,仔细察看,竟已被烫掉一块皮。2月6日,武汉儿童医院整形颌面外科专家提醒:近日寒潮来袭,家长们要当心儿童低温烫伤的风险。 杨文医生接诊患儿 (通讯员马义勇摄) 13岁的明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春节期间,他晚上写作业时老觉得腿冷,便拿来家里的热水袋取暖,这样即便久坐不动,整个下半身也被捂得暖烘烘的。一个多小时过去,明明后知后觉感觉跟热水袋接触的地方有点疼,拉起裤腿一看,只是皮肤表面有些发红,就没太在意。 没想到过了几天,明明的腿越来越疼,皮肤上出现一块红枣大小的溃疡,还有白色的坏死组织。眼看伤势加重,2月4日一早,父母赶紧带他来到武汉儿童医院整形颌面外科就诊。接诊的杨文医生仔细查看了明明的腿部创面,诊断为低温烫伤,需要定期到门诊复查、换药处理。 明明的妈妈很诧异,“热水袋装的也不是开水,为什么会把孩子烫伤?”杨文解释,低温烫伤类似“温水煮青蛙”,尽管热源温度较低(44℃-50℃),接触后皮肤不会马上感受到“刺激”,但随着时间变长,热能会从表层悄悄传导向深层组织,在红肿的表面下可能已发生深度损伤,需要及时治疗。 “在冬天,不当使用各种取暖‘神器’容易导致低温烫伤,尤其是儿童更需要防范。”武汉儿童医院整形颌面外科主任医师韩崑表示,春节假期以来,科室已接诊20余例因不当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而发生低温烫伤的患儿,有些年幼患儿由于发现不及时,就医时已烫伤严重,病程明显延长。 他提醒家长,最近寒潮来袭,家中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提醒孩子别长时间接触热源,取暖时也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可增加毛巾、衣物等隔层来保护皮肤。若孩子皮肤发红、有不适感,应立即脱离热源,可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处15~30分钟,控制损伤进展。若出现水疱等严重的烫伤表现,应尽快前往医院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