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回到家,29岁的韩娜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监控,看看远在内蒙古老家的奶奶在干啥,问问奶奶的身体情况,聊一聊当天的新鲜事。聊着聊着,韩娜萌生了一个想法:记录奶奶的一生,帮奶奶写一本回忆录,帮这个家庭留下家史。在帮奶奶写回忆录的过程中,韩娜也挖掘到了许多温暖、感动抑或让她意外的家庭故事。 孙女帮奶奶写回忆录引发网友关注近日,“奶奶通过监控口述 孙女帮出回忆录”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网友们都被这样温暖的亲情故事感动了,更是有人在评论区怀念自己的奶奶、外婆,回忆起和家中老人相处的点滴。 “看得我眼泪要出来,奶奶长命百岁!相遇的人总要分离,但回忆录永远存在!” “看到奶奶好亲切,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怀念他们!” “想回到没有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前,重新和爷爷奶奶过我的童年。” “想起爷爷种的菜园子,总是整整齐齐规规矩矩。”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的评论让人泪目。  这是韩娜在小红书上开设的账号
2月6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辗转联系上帮奶奶撰写回忆录的主人公,她叫韩娜,老家在内蒙古,目前在辽宁沈阳工作。她向记者讲述了和奶奶之间的亲情故事,以及帮奶奶写回忆录的初衷。 从小和奶奶长大 与奶奶感情很深韩娜说,自己出生于一个大家族,一大家人的家庭观念都很重。 “我的奶奶有6个儿子、2个女儿,一共有8个孩子,我爸爸是最小的儿子,也是赡养爷爷奶奶的人,所以我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韩娜说,在那个困难的年代,爷爷奶奶凭着勤劳和智慧,养育了8个孩子,孩子们都特别孝顺,“不管是我的伯伯还是我的姑姑,都对我爷爷奶奶特别好,我的爸爸更是大孝子,这样的家庭氛围从小熏陶着我,孝敬老人在我看来,是植入基因的文化。”  大家族的合影
韩娜说,到了她这一代,爷爷奶奶有9个孙子、6个孙女,但自己是和爷爷奶奶朝夕相处、感情最深的一个,“我小时候就是在爷爷奶奶怀抱里长大的,我的童年画面几乎都是爷爷奶奶在一起的。” 在韩娜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去世了,自此之后,她就住在了奶奶的房间里,陪伴着奶奶,直至现在,她放假回家,还是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是我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疫情期间聚少离多 给奶奶房间安装了监控随着韩娜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她和奶奶变得聚少离多。 “大学毕业后,我在天津的一家国企工作,每年只有长假和过年的时候能回家,见到奶奶的次数很少。特别是疫情期间,基本上两三年都没回家。奶奶年龄越来越大,每次打电话,都表达了对我的思念,我也很想奶奶,为了能经常看到奶奶,我给奶奶的房间里安装了监控,可以视频对话的,每天下班都能和奶奶聊天,缓解了我们之间的思念。”韩娜说道。 小小的监控,成为了连接韩娜和奶奶的纽带,两人通过监控聊天,聊家长里短,聊身边的人和事,就这样,在监控的陪伴下,韩娜和奶奶度过了聚少离多的三年。 一场大病差点带走奶奶 萌生写回忆录的想法2023年,一场疾病侵袭了快90岁的奶奶,这次疾病非常凶险,差点带走奶奶。也是因为这次经历,韩娜做了一个决定,从遥远的地方辞职,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到奶奶身边。  韩娜和奶奶
“当时奶奶是感染了新冠,引发了其他的基础疾病,又因为骨质疏松肋骨骨折,总之当时非常危险。家人告诉我的时候,都觉得奶奶可能挺不过去了。”韩娜回忆,“得知消息,我立即请假回家,到医院照顾奶奶。幸运的是,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以及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奶奶转危为安了。”韩娜说,后来她才知道,奶奶进医院之前,悄悄给她妈妈塞了一个红包,里面放了一万元钱,是这些钱奶奶平时节衣缩食攒下来的,“奶奶以为自己要走了,说这是留给我的陪嫁。”提起此事,韩娜哽咽了。 奶奶出院后,韩娜又要到天津上班,奶奶说,舍不得她,希望能经常见到她,“看到奶奶不舍的眼神,我决定辞职,离开天津,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找工作。”随后,韩娜从天津辞职,在沈阳找了一份新工作,如今,她每周周末都可以回家陪陪奶奶。 也是因为奶奶这次差点离开,她萌生了帮奶奶写回忆录的想法,“我想记录下奶奶这一辈子经历的故事,即便奶奶真的离开了,这也是一份珍贵的纪念。” 奶奶口述过程中 挖掘到很多有价值的故事“模糊中,我总是隐约想起父亲因疫病去世的场景。疫情仿佛占据了我整个童年,如今,生命似乎也要在疫情中结束。那也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兄妹几人没钱带父亲看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去。买不起棺材,哥哥只好向亲戚去借来柜子做棺材,而亲戚们因害怕被传染,纷纷躲得远远的。” “我们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结婚前我们素未谋面。那个时代思想保守,婆家人来我家做客时,我总是羞涩地躲在一旁。丈夫家中兄妹五人,他是老大,肩负着赡养老人的重任。婆婆脾气不好,二儿媳妇容不下,小儿子酗酒成瘾。这些责任最终都落在了我与丈夫的肩上。我们一直照顾着他们,直到他们的离去。尽管日子过得艰难,我们却始终对生活怀有希望。”  韩娜为爷爷奶奶修复后的照片
这是韩娜在社交媒体上记录的奶奶口述的故事,也是最让她触动的两段,是关于奶奶的童年以及和爷爷的爱情故事,“有了给奶奶写回忆录的想法之后,我就通过监控和奶奶聊天,引导她回忆之前的事,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和奶奶聊天,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记录下来,串联起奶奶的一生。”韩娜说,挖掘故事的过程中,她也了解了很多历史,很多鲜为人知的家族故事,更让她觉得这份记录很有意义。 想写回忆录及家史 已有出版社联系韩娜的爷爷在她小学的时候去世了,她对爷爷的事情了解得并不多,然而,在奶奶口述回忆录的时候,她才了解到,爷爷是一位非常值得记录的人。 “我的爷爷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兵,上过战场,退伍之后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爷爷很有能力,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早早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邻村还来我们村借粮食。”韩娜说,她回家后,还为此找了一些村里的高龄老人求证,提起他爷爷,老人们都称赞不已,说爷爷是村上的“能人”。 这件事对韩娜有了新的启发,“我觉得可以不局限于给奶奶写回忆录,还可以写我们家的家史,今年过年回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家人们都很支持,我的伯伯姑姑们也都愿意贡献素材。坚定了我继续记录下去的决心。” 2024年年底,韩娜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奶奶的回忆录,得到了许多正面的反馈,“许多网友留言让我要写下去,说通过我的记录,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韩娜说,除了网友的鼓励,更是有出版社联系她,希望给奶奶出书,目前这些事情都在积极推动中。 奶奶小小的身躯大大的智慧 希望影响年轻人记者问韩娜,在许多年轻人被工作压力重压顾不上照顾老人的当下,为何愿意花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陪伴奶奶,帮奶奶写回忆录?  如今的奶奶
韩娜回答说:“首先就是受家庭的影响,我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加上我和奶奶感情特别好,我做这些事情,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慰藉;其次,我的奶奶是一个小小身躯里蕴藏着大智慧的人,她对身边的人非常真诚、大度,愿意设身处地为人想,她和爷爷结婚几十年没红过脸,和自己的6个儿媳妇没吵过架,我觉得她的一套人生智慧,也非常值得年轻人学习。最后一点,我也是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传承下去。” 奶奶和孙女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也希望她们的故事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受到启发,抽出时间,陪伴自己家的老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B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