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自行服用过量药物用于降血压,52岁的李先生近日因头晕、乏力症状加剧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就诊。经过询问,医生发现李先生不仅没能用药物控制好血压,还出现了诸多副作用。 据了解,李先生两年前被确诊为高血压以来,因对长期服药副作用的担忧,未遵循专业医生的规范治疗建议。相反,他听信了亲戚的推荐,自行选择了尼群地平作为降压药物,并每日服用高达60毫克(6粒),远超该药物的常规剂量范围。这一年来,李先生的血压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收缩压徘徊在150-16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则在90-100毫米汞柱之间。 心血管内科三区主任邢祖忠介绍,尼群地平作为一种钙通道阻滞剂,虽可用于短效降压,但常规剂量应控制在每日10-30毫克,并根据需要分次服用。李先生超量服用,无疑增加了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如头痛、水肿、心悸,甚至可能诱发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此外,李先生的治疗案例还暴露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缺乏个体化治疗:高血压的治疗应基于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症情况及药物耐受性等综合因素进行个性化制定。李先生未经专业医生评估,盲目听从亲友建议,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忽视血压监测:定期监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李先生一年来未能坚持规律测血压,从而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血压控制不佳的问题。 鉴于李先生的案例,我们再次强调科学用药的重要性。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且规范的管理。科学用药不仅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更是维护患者健康生活的基石。为此,邢祖忠教授提出以下建议,供广大高血压患者参考。 遵循专业医生指导:药物种类、剂量及用药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患者切勿自行调整或盲目听从非专业人士的建议。 定期监测血压:鼓励患者自备血压计,定期测量并记录血压变化,以便就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参考。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之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积极心态等,都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手段。 及时就医:如遇血压控制不佳或出现不适症状,患者应尽快就医,由医生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 心血管内科三区主任邢祖忠再次提醒,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用药、规范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共同守护健康美好的未来。希望李先生的案例能够引起更多患者的警醒,避免类似情况的重演。 通讯员姜鹏 周方平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