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桌的鳝鱼、9号桌的鱼蛋。” “上菜了,请让一下。” 2月15日下午1时许,四川自贡市大安区凤凰街道石沟村的“石沟大饭店”内,老板兼厨师王利好在厨房里翻炒不停,额头上沾满了汗和油;女儿王俊在厨房与餐厅间来回穿梭,传菜、点菜、算账和招呼客人;妻子胡德芳则在配菜间忙活着配菜……这样的忙碌,一家三口已经持续了七八年。
近期,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为全世界观众献上了一桌“新春饕餮大餐”。在第一集《绝活》中,王利好的“绝活”——“爆炒腰花”惊艳亮相,让饭店的生意更加火爆。他坦言,节目播出后,每天订餐电话不断,慕名前来“打卡”的客人争相与他合影。可惜,店里接待能力有限,每天都要拒绝很多客人。 王利好和他的“大饭店” 袁伟 摄 这家坐落在自贡城区边缘山沟的路边小餐馆生意为何如此火爆?小店的爆炒腰花到底“绝”在哪里?近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石沟大饭店”实地探访,还原这家“网红餐馆”的背后故事。 小店绝活: “爆炒腰花”登上《舌尖4》 让自贡路边餐馆火上加火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以下简称《舌尖4》)第一集《绝活》中,讲述了浙江宁波朱英健的“荡蟹”、江苏泰州郭金才的大炉烧饼,以及四川自贡王利好的“爆炒腰花”等绝活。 爆炒腰花的炒制现场 受访者供图 爆炒腰花 央视网视频截图 谈及与《舌尖4》的缘分,王利好回忆,大约是2023年11月,一位客人用餐后找到他,自称是《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的,找他拍纪录片。当时,他还以为对方开玩笑,仔细了解后发现“竟然是真的”。 老王告诉红星新闻,2024年8月,摄制组到现场进行了拍摄,一共来了两次,第一次拍了4天,第二次补录内容,拍摄了两天。 “登上《舌尖4》”有何感想?他确定地说:“威力(影响力)特别大。”这几天,很多客人都说“在电视里看到你,今天见到了本人”,还有客人争着与他合影,他一边积极配合,一边开玩笑“合照要收费哦”。 实际上,几年前,王利好的餐馆在当地就已是远近闻名的“网红餐馆”,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王二哥”。这次节目的播出,让餐馆生意更加火爆,每天“打卡”的客人络绎不绝。他的女儿王俊说:“每天都是接不完的生意。” 实地探访: 坐落在小山沟的居民楼 每天60桌“卖完就完” 王利好的餐馆名叫“石沟大饭店”,是一栋砖砌老式二层居民楼,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石沟村,地处自贡城区边缘的一处小山沟,很长一段路仅为单车道。虽然名曰“大饭店”,但并不大。其实际使用仅为一楼,面积约100平方米,设11张餐桌,客人进出都需要“请您让一让”。  客人在店外排队等候用餐 袁伟 摄  店外停车区挂着菜单 袁伟 摄 2月15日下午1时许,红星新闻记者来到“石沟大饭店”,还没到店门口,沿路就停了十几辆汽车,从车上下来的人都一致朝饭店方向走去。 在店门口的停车区域,二三十人或站或坐,等待喊号用餐。从重庆到自贡看灯会的陈先生称,他是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到这家餐馆,便跟着导航来此“探店”。还有从宜宾赶来的客人张女士,由于来晚了,已经没有用餐号,只能离去,“没有想到这么多人。”  店里生意火爆 袁伟 摄 店里的状况可以用“打拥堂”来形容。店里有11张餐桌,6张方桌、5张圆桌,中间的通道勉强能同时过两人。店里的装饰很简单,墙上贴着许多手写的提示语,有些颇具幽默感,比如“您一催,二哥慌,美味佳肴就泡汤”“有事呼叫老板儿!厨房吵!听不到!多喊几声!”菜单也是手写的,一共有20多样菜,其中火爆腰花、香菜牛肉、鳝鱼、肥肠、鱼蛋等是重点推荐。 王利好的女儿王俊穿梭其间,承担了传菜、点菜、算账、招呼排号客人用餐等工作。厨房与餐厅之间的空间是配菜间,王利好的妻子胡德芳正忙活着配菜,根据女儿写的菜单,把需要炒制的鱼蛋、腰花、牛肉等食材一一称重装盘。在只有几平方米大、两口灶的厨房里,王利好左右开弓,抓料配菜调味掂炒,忙得不可开交,额头上沾满了汗和油。  王利好炒菜 袁伟 摄 直到下午接近3点,忙碌的景象才暂停下来,一家三口坐到餐桌前吃午饭。饭后,三人继续分工,为晚餐做准备。晚餐,要从下午四五点忙碌到晚上十点钟。 “不能电话预定,只能到现场排。”“每天只有60桌,中午30桌,晚上30桌;(菜品)卖完就完。”下午休息期间,王利好的手机频繁响起,都是订餐电话,他不厌其烦地向来电者解释着店里的用餐方式。 餐馆往事: 夫妻为养家糊口辞职开餐馆 生意一度冷清差点关店 王利好现年56岁,老家在四川宜宾。 1989年,王利好跟着亲友从宜宾到自贡做床垫,当时就租住在石沟村,并认识了现在的爱人胡德芳。结婚后,夫妻俩进到村办企业当工人,从事碳制品制作,每月工资加起来不足500元。小日子过得清苦,但很幸福。  王利好一家三口旅游合照 受访者供图 随着女儿的长大,家里需要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为了让家庭收入更多一些,夫妻二人左思右想后决定辞职开餐馆。 很快,二人在住家附近租了现在这个房子,当时的租金是每月100元。王利好称,那会想得很简单,在石沟村生活工作那么多年,熟人多,在附近开家餐馆应该没问题。 2003年12月4日,王利好的夫妻餐馆正式开张,他当厨师、妻子打下手。很长一段时期,餐馆都没有店名,店里只摆了3张餐桌,主要针对附近工厂的职工用餐,炒一些肉丝、肉片、鸡鸭兔等家常菜;同时还卖点瓜子、饮料、泡面等副食品。 “当时一份荤菜3元,慢慢涨到6元、10元、20元。”老王说,生意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随着工厂的没落,生意更差了。“那个年代,一年能卖掉10斤鳝鱼,都是很不得了的事情。” 2017年,餐馆的生意依旧冷清。考虑到女儿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家里经济负担轻了,他便和妻子商量着“关店”,计划到其他餐馆打工当厨师。这样,自己没那么累,妻子也轻松了。 手艺“出圈”: 女儿邀同事到店庆生 一条朋友圈让餐馆起死回生 2017年4月9日,王俊邀请单位同事到店里吃饭,庆祝自己24岁生日。席间,王俊的一位师长对王利好的手艺赞不绝口,还发了微信朋友圈称赞。没想到,这条朋友圈竟让老王的餐馆“起死回生”。 “做梦都没想到,网络力量这么强大。”王利好告诉红星新闻,女儿的这位师长是一位老艺术家,长期到各地演出,有很多微信好友,其中也有很多是美食爱好者。看到这条朋友圈后,自贡及周边的朋友纷纷慕名前来“认证”,确认“好吃”后又接力分享。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从朋友圈扩散到各大短视频平台,餐馆火了!  王利好 央视网视频截图 面对突然火爆的生意,老王也赶紧忙了起来:添置餐具、增加人手、把3张餐桌增加到11张,给餐馆取名。以前,附近厂里职工相互邀约到餐馆吃饭,都开玩笑地说“去石沟大饭店吃饭”,他索性就取了这个名字,“哈哈,3张桌的大饭店。” 从那时开始,“石沟大饭店”的生意持续火爆至今。王利好表示,曾经一天(午餐和晚餐)最多接待了105桌。后来,他把用餐数定为每天80桌,中午、晚上各一半。为了不得罪到现场排队的客人,不接受电话预定,菜卖完就完。 每年春节和夏天,老王会给自己放假,总共20多天。今年2月7日,正月初十,“石沟大饭店”恢复营业,老王又把用餐数改到每天60桌。他称,实在是身体扛不住。 对话老板: 炒菜手艺是自学成才 梦想找个院子开一家“石沟大饭店” 如此火爆的生意,为何不扩大店面开一家真正的大饭店?对此,王利好坦言,生意好了就忙不过来,他曾经也考虑过多请点人开个大饭店,但始终没有去实施。 王利好告诉红星新闻,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客人的口味很挑剔,换个厨师炒菜都能尝出来“味道不对”;另一方面,自己很挑剔,他对食材质量要求很高,每天早上都是自己跑好几个菜市场,才凑够当天的食材,并且对主材的切法、样式要求也高,以至于到现在主要食材都是一个人切、配、炒。如今,店里一共只有五个人:王利好一家三口,加上两名帮工。  王利好演绎“绝活”爆炒腰花 央视网视频截图 “我始终坚持传统(炒菜)风格。”老王说,他炒菜的手艺是自学成才。自己喜欢做菜,以前村里有过生请客的,他会主动去帮忙,跟着老师傅学,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炒菜风格——只用家常佐料,随心所欲地炒。 对于炒菜,王利好认为主要就是掌握调味和火候。在他的理解中,每家每户都会做盐帮菜,百家百味。他只是炒出了自己的风格,恰好又得到了认可。 老王对目前的状态“已经很满足了”,他表示自己是网络经济的受益者,会继续坚持自己的风格,把菜做好。 餐馆的未来如何规划?老王称,梦想是找一个不用太大的院子,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石沟大饭店”。另外,就是在《舌尖4》里面谈到的愿望,希望女儿能早日找到她心仪的另一半。对于父亲的愿望,王俊表示:“随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