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40岁的北京人Sandy决定独自踏上前往泰国的旅程。
哪怕互联网上关于旅行安全的讨论一度成为热点,她也没功夫在意——她太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假期,远离父母,以及远离一年一度的春节大催婚。
Sandy条件不错,因为城市更新、腾退拆迁,家里拥有五套住房:一套面积较小的住房在二环内,一套在天通苑,在顺义和亦庄有三套房,其中一套两居室是工作后由自己出资购买。
但手握五套房,她却成了婚恋市场的“孤岛”。
30岁前,Sandy的人生一路稳扎稳打一路向前,本科毕业后,又出国留学“刷学历”。毕业后,顺利进入美国一家中资金融机构实习,之后被派回国内总部上班。
但回国前,Sandy和维持了两年多恋爱关系的男友分手,“谁知道刚从首都机场落地,我妈就开始催婚了:‘折腾了这么多年,怎么就剩下了,再不抓紧就晚了’。”
一开始有房子在手,精力也在工作上,父母总觉得再迟都有底气找个好对象,后来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七年前,她在朋友聚会上结识了比自己小6岁的前男友。突然进入一段“姐弟恋”的Sandy,开始变得全情投入,甚至不惜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前男友每月都向她借钱,后来数额逐渐升级,前后加起来有十多万,“当时觉得算是对感情的一种投入。”
为了照顾前男友,她付出了很多精力,几近于讨好。“完全不是什么电视剧里的多金女主养小鲜肉的剧情。分手时谈钱闹得很僵,虽然大部分钱还我了,但回想起来还是有一种羞耻感”,那段关系不仅让她差点损失了金钱,更让她失去了对亲密关系的信任。
为了躲过无休止的父母催婚,Sandy又经历了一段频繁交友的时期。“当恋爱奔着结婚去,很多时候就容易和钱挂钩。”
Sandy试过在小红书“大龄剩女相亲”笔记评论区留言征婚,她的简介是:“在京4套房,稳定工作,月收入2万,35岁,优先找北京本地男生。”
“资产、年龄和工资都不想写太高,害怕增加交友失败概率。”除了想刻意保持低调外,Sandy认为“五套房”会让很多人以为自己很有钱,但事实上“房子没办法快速变成现金流。”
“有的人看到房多开心的要死,但看到年龄就不想继续聊了,一个下头男跟我说40岁生不了孩子。有的想找个玩伴,有人明显在骑驴找马,还有人只是想找一段婚外情。”
此外,约会也成了对Sandy的资产调查:房子的位置、月租金有多少、有没有贷款.....每个数字都成了评估婚恋性价比的参数。
她还遇到过各种职业的追求者。一次约会中,一位跟她同龄的互联网从业者直截了当:婚后至少有一套房子要加上他的名字,以此来保障他的“安全感”;还有一位30出头的男性要做儿童美育培训机构,认为这是“创业风口”,希望以后可以让Sandy来投资,“一起开夫妻店”。
“相比之下,冲着北京户口来的人都算是动机纯粹的了。”
被二十多岁的“鲜肉”们“围绕”的“美好时光”也让Sandy受用了一段时间,但跟他们的交往,都止步于文字层面的聊天,“基本不在线下见面,谈过类似年龄段的,再也不会上当了”。
“中年女人的直觉是最准的,当他们殷勤地约你外出喝咖啡,然后又旁敲侧击聊起房子的时候,你就知道差不多了。人到中年,不想随便和人谈一场恋爱,更希望找到一个懂我能够一起分享生活的人,现实情况是很严峻的,目前不抱希望了。”
交友不顺再加上父母频繁安排的相亲,让Sandy在最近几年里对结婚产生了强烈的排斥。不久前,她离开父母搬到了顺义的公寓里。
“过年期间安排相亲是很可怕的” ,对Sandy来说,相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压力问题,更引发了她对父母的强烈抵触。
Sandy的母亲是个极端保守的女性,背负着过去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她认为:“女人的天职就是结婚生子,支撑一个家庭,维护一个家庭。你都40了,再不生孩子就来不及了。” 她曾尝试说服母亲,但主动沟通只会换来更多的责备和更猛烈的相亲攻势。
去年正月初四,Sandy的母亲突然把朋友介绍的男性带到家里一起吃饭。“连跟我打招呼都免了,直接把男人带进家里,我差点当场崩溃。”
解决终身大事的想法,在Sandy生活中优先级开始下降。她被领导提拔到公司管理岗后,工作占据了生活大部分的时间,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她都在出差路上。老板给她年终绩效评了最高等级A后,她从工作中得到了远超恋爱的满足感。
从泰国回国后,Sandy的母亲又给他安排了一场相亲,Sandy没拒绝,和对方简单吃了一顿饭,约会时她大方地告诉对方“我们不太合适”。
“我曾经为爱情付出了很多,现在才真正看清了自己。”她开始更加注重自我独立和精神层面的成长,更需要内心的自由与平衡。“每个人的生活都要根据自己的节奏来,不是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
问她将来是否会重新考虑结婚,她说:“有一天我可能会结婚吧,但重要的是当下把自己放第一位,活的舒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