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的背后
是京东对一线劳动者的尊重与支持
继快递小哥之后,京东率先将缴纳五险一金的范围扩大到了外卖骑手。
2月19日,京东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图/视觉中国
作为新就业形态中的代表性职业,外卖骑手们穿行在大街小巷,为服务消费、保障城市运行付出了心血。但与之对应的却是,骑手们的抗风险能力很差。此前就有媒体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外卖骑手没有“五险一金”保障,这与外卖作为重要服务行业的地位并不匹配。
随着京东入局,这一现象或将迎来变革。
外卖员需要更多保障
如今,外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约占网民整体的五成。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升至22.6%。
而经济规模超万亿元的外卖市场,是由风雨无阻的上千万骑手大军跑出来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外卖骑手已超1000万人,月平均收入近7000元,就业“蓄水池”价值进一步凸显。
但如同硬币的另一面,骑手的抗风险能力普遍很差。
曾有媒体走访调查,绝大多数的外卖员都没有“五险一金”作为保障。这带来的后果,一是养老无保障:骑手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缺乏养老保险,意味着退休后无法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晚年生活面临巨大风险;二是医疗无依靠:骑手在工作中面临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风险,一旦患病或受伤,医疗费用可能成为沉重负担,甚至导致因病致贫。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关爱外卖骑手已成社会共识。
从“网约配送员”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到出台外卖员等重点群体专项权益保障政策,再到将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最低工资保障……相关部门为外卖员等新业态劳动者加快撑起“保护伞”。
站在这个角度,京东为外卖小哥上五险一金无疑是对政策的强力落实,也是对一线劳动者的尊重与支持。
保障骑手就是保障企业
客观来说,外卖员有其职业的特殊性。
自诞生起,外卖员就属于灵活用工模式,平台不与他们直接签订劳务合同,而是通过外包模式开展业务,一方面降低了平台的劳务风险和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破解外卖行业“用工荒”的难题。灵活用工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人员的包容性,让更多人拥有通过劳动切实改变生活的机遇。
但这也导致外卖员这一行业的流动性非常大。有数据显示,近一半的骑手全年接单不足30天,全年接单在260天以上的骑手仅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雇佣关系下的“五险一金”制度似乎显得“错位”又复杂。
但无论如何,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不应因其就业形态的灵活性而被忽视。
需要明确的是,保障外卖员权益,绝不是给平台加“包袱”。
以快递行业为例,一些快递企业的报酬与权益保障相对较好,快递员服务的专业性、积极性就更高,无形中提升了服务口碑、增加了用户黏性,继而助推企业增收。
作为民营物流企业里唯一一家给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近年来,京东物流的快递员、分拣员、司机、防损员等多种一线岗位中,已经有近2000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一线员工领到了养老金;京东还为所有员工设立百亿“住房保障基金”,为其提供购房无息贷款;专门用于缓解员工突遭意外或疾病时的燃眉之急的“员工救助基金”,目前已累计投入超1.1亿元。
仅是去年上半年,京东物流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达299亿元,同比增长了44.6亿元。同期,京东物流总收入达863亿元,同比增长11%;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1.2亿元,同比增长2631.2%。由此可见,员工权益保障与企业效益增长形成了良性循环。
同理,外卖员薪酬和福利的保障,也将直接关系到行业的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短期看,社保支出势必将对京东外卖业务构成较大的现金流压力;但长期看,稳定骑手队伍将提升履约质量,降低流动性带来的隐性成本。
在这个意义上,平台与外卖小哥是利益共同体,不断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将为企业带来更健康、更长久的发展动力。
京东要做一条“鲶鱼”
化解外卖行业痛点,仅靠提升外卖员待遇可能还不够。
在外卖平台上,消费者、商家、骑手形成三角关系,相互牵制。消费者不满意,骑手的单子就少;骑手的单子了,意味着商家的收入也相应下降;而商家无利可图,就可能出现损害消费者的情况。
总而言之,如果无法得到商家和消费者认可,商业闭环就无法形成,高昂的人力成本反倒有可能会拖垮京东。
根据京东于2月11日宣布的外卖商家招募启示,其打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条件: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且只限 “品质堂食餐厅”入驻。这一举措在商家和消费者群体中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点外卖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部分外卖商家后厨脏乱差、证照不符的“幽灵外卖”等现象,已成众忧公愤。吃一份干净、放心的外卖,已成为必须面对并加以落实的社会呼声。
此前“幽灵外卖”不止一次被曝光过,这其中既有外卖平台高分店铺租用假证照的,也有几十家店铺共用一张“美食城”营业执照的,还有卫生条件令人作呕、店铺开在废品站旁的,另外还有外卖实物与图片不符等问题。
上述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安全感,还对餐饮和外卖行业造成了公信力的损伤。
从京东对外卖商家的审核流程来看,商家申请入驻时,需要提交营业执照、门店照片,经平台线上审核后,京东外卖业务的工作人员还会通过线下拜访、核验等方式,对餐饮商家进行甄别式审核,力求避免用网图造假、冒充堂食门店的 “幽灵”外卖商家混入。
而针对商家的免佣金政策,更是直击“外卖商户苦高佣金久矣”的行业痛点。
餐饮业的利润本就微薄,随着外卖佣金的不断提升,不少餐饮商家叫苦不迭,甚至出现了“卖一单亏一单”的情况。迫于佣金压力,部分商家不得不铤而走险,以至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也是外卖行业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之一。
长此以往下去,外卖行业或将落得商家、消费者、骑手三输的局面。
京东希望打破这一僵局,通过一系列外卖政策,让商家有钱赚,让消费者放心吃,让骑手有保障。
截至发稿,业内也出现了新的行动。接下来,就看京东能不能成为外界期盼的那条“鲶鱼”,真正推动外卖市场良性发展。
作者: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