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官,我不起诉了,这是我的撤诉请求。”近日,年过七旬的刘婆婆(化姓)来到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中华路人民法庭,感激地对吴迪法官说道。就在前不久,刘婆婆误以为女儿黄玉(化名)不愿意在房屋改名手续上签字,母女二人险些对簿公堂。 2023年8月,刘婆婆的老伴去世了,留下了两套房屋。“这个房子是房管所的公租房,承租人写的是老伴的名字,我们之前一直在这里住。老伴去世后,我听说如果不把名字换成我的,房子可能会被收走。”刘婆婆说。 原来,刘婆婆周边的朋友告诉她,如果房屋不及时改名给她,相关部门可能会将房屋收回。“他们还跟我说,办理公租房改名还需要女儿签字。” 为了尽早完成公租房改名,刘婆婆联系上了女儿黄玉。然而,女儿却以工作忙为由迟迟不愿意来武汉办理相关手续。一气之下,2025年3月,刘婆婆一纸诉状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诉至武昌区法院。 “我就这一个女儿,她在外地已经成家了。我现在是一个人照顾自己。”“我也不清楚这里面的政策,年纪大了什么也不懂,以前都是老伴在办理这些事情。哎……”刘婆婆眼中带着泪水。 从跟刘婆婆的聊天中,吴迪得知,刘婆婆的女儿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偶尔还要到国外出差。最近刘婆婆来起诉,就是因为觉得女儿黄玉工作太忙而一直没有时间回家协助母亲处理公租房改名的事宜。对于女儿黄玉而言,她没有及时协助母亲办理,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太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担心母亲被骗,毕竟自己不在身边。但婆婆心里却产生了误会。 为帮助刘婆婆化解心结,吴迪到相关部门进行咨询。“经过我的了解,您和您老伴的房子是向房管所承租的。您老伴签订了租约,只要您正常向房管所缴纳租金,房管所不会收走您的房子的。” “虽然我不知道您女儿怎么跟您说的,但她不在您身边,可能也是怕您被骗了,所以没回来陪您办过户。她在外面打拼也不容易,互相体谅一下,母女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说清楚的。” “我女儿一个人在外地确实也不容易。”听了吴迪的劝导,刘婆婆也想起了女儿的不容易。 之后,刘婆婆便向武昌区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同时,黄玉也表示,今年夏天她将回娘家协助母亲办理好公租房改名的相关手续。 “谢谢你解开了我的心结。”撤诉之后,孙婆婆准备回家。吴迪法官又护送她到了地铁口。“我虽然一个人在家,但身边还有亲戚。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放心啊!”刘婆婆乐呵呵地笑道。说完,刘婆婆坐上地铁离开。 “其实,像刘婆婆这样内心深处不想打官司,而是想通过起诉来获得家人更多的信任与陪伴的人还不少。”承办法官吴迪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家庭关系出现纷争时,不仅需要法律的介入,更需要家人的理解与社会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