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几位美术老师在济南一条路边,借着蔷薇,在墙上画了个少女,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
在各地文旅挖空心思想噱头的今天,这个“网红墙”很快成为话题。但四天后,它成了更大的话题,只不过是从网红转向群嘲,因为当地城管专门过来将墙刷白,理由是“安全问题”。不过根据地图显示,蔷薇少女所在的绣水大街相当偏僻,即使有人来打卡,安全隐患也远不如广场舞,更比不上那些占据公路的暴走团。
网友纷纷批评,认为济南是一座容不下美的城市。还有人嘲弄,趵突泉和大明湖人也很多,是不是也应该关了。
即使真的担心安全问题,有关部门要做的也应该是想办法,而非一禁了之。这不仅仅是思维僵化,更是懒政。
有网友说得很对:刷掉蔷薇姑娘也好,之后的疑似异地重绘也好,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为了彰显权力。那些对所谓秩序的强调,往往也不是真的为了秩序,而是不希望任何“异端”存在。
对美的摧残,并非仅有蔷薇姑娘这一桩,而是一种粗鄙传统。少数正面例子的存在,从来都不代表主流,即使它们允许涂鸦,也不代表事事开明,可能换一件事,它们又会成为另一个济南。所谓区别,往往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这是权力大于审美的必然结果。对美的贬低和打压,甚至被许多人视为管理哲学。因为一个有审美的人,看不惯的东西就会很多,就“不好管”了。
在海外旅行时,涂鸦是寻常可见的东西,以至于我很少去拍摄它们。但它们总是存在,与城市融为一体,偶尔也会出现在我的镜头里。它们还象征着城市的活力和价值观。比如柏林墙的涂鸦,就代表着对自由的追寻。

比利时布鲁塞尔

捷克布拉格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德国波恩

捷克奥洛穆茨

捷克奥洛穆茨

捷克奥洛穆茨

捷克奥洛穆茨

波兰弗沃茨瓦韦克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

法国巴黎

立陶宛维尔纽斯

德国柏林

波兰弗罗茨瓦夫

捷克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