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火热,据闪电新闻报道,大批大学从“学年学分制”开始转向“完全学分制”,引起热议。
有人认为这样有助于学生自由安排学习进程,为有能力的学生节省时间;也有人担忧如果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会损害教育公平,社会和用人单位也可能认为3年毕业的学生更优秀,从而歧视4年毕业的学生。
“完全学分制”并非新概念。科技日报2023年发布过一篇名为《完全学分制:让学生实现“学的自由”》的报道,文中时任山西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小敏称,“完全学分制究其本质并不复杂,但是如何实施和运行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他介绍,完全学分制强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育标准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以探索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在完全学分制的探索道路上,国内起步较早的高校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这些高校于2000年或2001年开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则认为,自己支持尊重高校的这种探索,但完全学分制推进存在很多挑战,事实上很多年前一些教育家和高校都提出过,但至今没有真正实现,是有原因的。“教育制度只是社会治理制度的一部分,完全学分制也只是整个高校治理制度一部分,它们都需要相关的匹配制度。”
他提到,实际推行完全的学分制,目的之一是因材施教,解放一些有天分的孩子。目前很多高校本硕博打通,包括强基计划,珠峰计划,都在探索这种打通培养,从一个角度看,也是破解了原来培养制度的不合理的部分,在高校探索中国式的因材施教,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官网关于完全学分制的部分文章。图/教育部官网
【1】如何实施和运行完全学分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据科技日报,完全学分制由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的选课制发展而来,最初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把学分和绩点作为学生学习质和量的计量单位,以一定的学分、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学位授予要求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制度。
1917年,北京大学试行选科制,奠定了我国学分制的雏形。学分制主要包括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两种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高校人才培养经历了由学年制、学年学分制逐步向完全学分制演变的过程。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2019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也指出,高校应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
多地也在积极推进完全学分制的改革,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发文称,学校以推进完全学分制建设为目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改革专业选择方法与途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4年的一篇文章显示,新建了教务管理系统,主要解决了学生在专业培养计划指导下,进行大规模网上自由选课的问题,基本适应完全学分制教学需求,为推进完全学分制创造了技术条件。
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多所高校开展完全学分制改革试点。同年,山西大学也推进了“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完全学分制”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一流本科教育。实施完全学分制在高校变得普遍起来。
《完全学分制:让学生实现“学的自由”》中,还提到了完全学分制的优点,一方面,教师们能激发竞争意识,在教学设计方面也会更精心,在教学效果方面要有所考量。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时间更为灵活,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就能取得毕业证。同时,还有利于学校资源的整合,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生可以不选择重复的课程,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自主性。
张小敏认为,完全学分制究其本质并不复杂,但是如何实施和运行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主体,也涉及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财务收费等制度,还与课程、教室、实验室、信息系统等资源密切相关。为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完全学分制,需要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健全学生学业指导与管理体系,夯实人财物资源保障。
【2】专家:若能实现,提前毕业的学生可能多是人文社科专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告诉九派新闻,自己支持尊重高校的这种探索,但完全学分制推进存在很多挑战,事实上很多年前一些教育家和高校都提出过,但至今没有真正实现,是有原因的。“教育制度只是社会治理制度的一部分,完全学分制也只是整个高校治理制度一部分,它们都需要相关的匹配制度。”
他强调,这也是我们无法简单照抄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相关教育治理制度的原因。
有网友担忧,完全学分制的实行会损害教育公平,出现类似协和董某事件,“如果修够学分就能毕业,那特权阶级可能一两年就毕业了。”
陈志文表示这的确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匹配保障制度是不是足够完善,这个保障制度不只是显性的各种制度,还有隐性的,比如公平公正问题,会不会出现不公平、不公正?这背后起作用的就是规范,是信用,就是不徇私。”
他强调,对于绝大多数人,4年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与学分,顺利拿到毕业证就不错了,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而且越是优秀的高校,越难。
他举例说道,清华北大有最优秀的学子,他们在学校的四年,能修完规定的学分,拿到毕业证就很了不起了,尤其是理工科。
“如果完全学分制能够实现,而且默认能保证公正公平,那么能提前毕业的可能多数是人文社科专业。为什么文科学生修双学位的多,为什么咱们的奥运冠军绝大多数都是学文科专业?北大很多优秀的文科孩子基本会辅修一个经济之类的专业,无论他本身是学什么的,他拿两个学位才花四年,但理工科的孩子很难也很少同时辅修两个学位。”他说。
【3】专家:因材施教,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
有论文也谈论了对完全学分制的担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官网一篇名为《完全学分制的几个相关概念问题研究》的论文提到,完全学分制是一种完备的选课制度,主要且也易于对第一课堂课程的学分作出具体规定,完全学分制在量化方面确实有其优越性,但并不是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可以量化的。如第二课堂对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完全学分制如果引导不当,则容易使学生具有功利主义倾向,认为完成足够的学分就算万事大吉,完全学分制的实行也容易导致高校具有功利主义倾向。
就目前情况来看,使用完全学分制,三年读完本科拿到学位证的学生似乎也并非主流。记者在教育部官网搜索“完全学分制”,2025年的报道中,各高校都将其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结合在一起。
《同济大学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文章提到,强化“基础拔尖”,培育战略人才。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将原国豪学堂升级为二级单位国豪书院,推行院士、高层次人才等导师引导的完全学分制,实行小班化、探究式教学,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备学业导师、朋辈导师、项目导师和企业导师,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海南大学表示,实施以“完全学分制、协同创新中心、书院制”三大改革为核心的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路径,为教育强国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力量。
《长安大学“四个着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文章提到围绕“工科试验班”持续深化交通类人才培养改革,建立完善本硕博贯通式、全面导师制完全学分制、四张成绩单制、荣誉教育教学制、优质师资选育管机制、优秀学生选培留机制等。
陈志文表示,实际推行完全的学分制,目的之一就是因材施教,解放一些有天分的孩子。目前很多高校本硕博打通,包括强基计划,珠峰计划,都在探索这种打通培养,从一个角度看,也是破解了原来培养制度的不合理的部分,在高校探索中国式的因材施教,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
九派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