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67岁的赵先生因食管癌多次接受手术,术后却无法经口进食,仅能通过经肠道注射营养维持生命。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Ⅲ科专家团队巧妙实施“结肠代替食管”手术,为他重建了一条“新食道”,助其恢复经口进食功能,并在多学科协助下成功闯过最凶险的出血关。 7月4日,经过围术期的精细化管理,赵先生终于战胜了重重险阻,恢复经口进食并康复出院。 2024年赵先生被确诊为食管癌,并在当地接受了食管癌根治手术。术后赵先生突然发生迟发性大出血,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因手术切除了大部分食管和全部胃组织,半年来,赵先生无法经口进食,只能依靠空肠造口管道来维持营养支持。 经多方咨询,赵先生一家得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在治疗复杂食管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该院首创的“结肠代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有“奇效”。抱着一丝希望,老人慕名来到该院胸外Ⅲ科康敢军教授处求助。 康敢军教授团队在仔细了解其复杂病史后,召集了多学科专家进行术前讨论,制定治疗方案。考虑患者已经在第二次出血抢救手术时,切除了大部分食管和全部胃组织,仅留有少许颈部食管残端,腹腔已无胃组织,因而连接上、下消化道通路的胸腔部分完全缺失,可以进行替代食管的仅剩下结肠。最终,多学科团队讨论后决定为其实施结肠代食管术。 据悉,结肠代食管术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自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展的精湛技术。该术式是利用患者自身的一段结肠,替代被切除的病变食管,重新搭建一条食物通道,以期达到更好的长期生活质量和根治效果。 根据赵先生的病情,他接受这一手术需要仔细分离因前两次手术后导致的颈部、腹部脏器粘连,同时涉及结肠-食管、结肠-空肠、结肠-结肠多个吻合口,手术过程极其复杂、难度极高、风险极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 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胃肠外科专家团队的通力协作下,胸外Ⅲ科康敢军教授、黄杰教授、汪巍副教授手术团队“抽丝剥茧”精准吻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赵先生进入胸外监护室监护治疗。 术后,针对老人高龄且经历多次重大手术,凝血功能异常尚未完全纠正、营养状况极差、感染风险极高等复杂情况,该院多学科团队为赵先生制定了全面的围术期管理方案。 在医护团队不舍昼夜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赵先生的身体状况日渐好转,凝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伤口愈合良好,开始逐步恢复经口进食,并最终战胜了重重险阻,顺利康复出院。 康敢军教授介绍,结肠代食管手术由于其操作复杂、难度高、风险大,被称为食管外科的“珠穆朗玛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武汉市复杂食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已开展千余例此类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让更多食管灼伤及食管癌患者重新找回“口福”。 (来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