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肺结核,但很少有人知道肠道也会患上结核病。日前,笔者从益阳市人民医院了解到,一位因大便异常、肚子痛等症状就诊的患者,被诊断为肠结核。 家住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的陈阿姨(化名)今年69岁了,肚子痛了10来天老是想解大便,有时候解一点点然后就解不出来了,有时候大便像肉皮冻似的。陈阿姨到附近诊所吃药、打针,也用尽了土办法。然而,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觉得肚子痛的更加厉害了。为此,陈阿姨深受困扰,为求进一步治疗,近日,在家人陪伴下来到益阳市人民医院。 在益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陈阿姨被诊断为“肠结核”,经过强化期抗痨、调整肠道菌群治疗后,腹痛的症状基本消失,目前继续药物治疗巩固疗效。刘佳宁主治医师解释,肠结核是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它通常是因为病人患有肺结核或肠外结核病灶,结核菌经口传播进入肠道而引发的。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病,但较多见于青壮年。其发病主要取决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和人体的免疫力。 肠结核有以下常见症状: 1.肚子痛:肠结核的“常见信号”。大约有80%-90%的肠结核患者会出现腹痛,这是它最常见的症状。这种疼痛通常集中在右下腹或者肚脐周围,感觉像是持续的钝痛或者隐隐作痛。而且,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吃了东西之后,疼痛可能会加重,但当排便之后,疼痛又会有所缓解。如果出现这样的腹痛情况,就要警惕是不是肠结核在“作祟”了。 2.排便习惯“大变样”。肠结核会让患者的排便习惯发生明显改变。对于溃疡型肠结核患者来说,主要表现是腹泻,每天可能会拉2-10次不等。粪便大多是糊状或者水样的,血便的情况比较少。不过,有些增生型肠结核患者会比较“特殊”,会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这种排便习惯的改变,也是肠结核的“标志”之一。 3.腹部肿块:这种情况提示病情可能在进展。部分肠结核患者会在右下腹摸到一个肿块,这个肿块的质地比较中等,边界不太清楚,而且比较固定。它可能是由于肠结核本身,加上周围组织以及邻近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在一起形成的。如果发现腹部有这种肿块,说明病情可能已经进展了一段时间,需要及时就医。 4.全身症状和肠外结核表现。除了肚子的症状,肠结核还可能带来一些全身性的表现。比如,患者可能会在午后出现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而且,发热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把衣服都湿透。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体重逐渐下降、感觉没力气、食欲不振等“不舒服”的症状。 此外,刘佳宁提到,肠结核虽然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肠道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注重护理等措施,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如果出现上述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建议肠结核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治疗肺结核:控制肺结核是预防肠结核的重要环节。如果患有肺结核,不能吞咽痰液,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并且一定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2.若患有肠结核,一定要坚持用药,避免擅自减药、甚至停药!因抗结核药物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药物方案,从而既保证疗效,又最小化地减轻身体受损。 3.饮食调理:提倡公筷用餐,牛奶应经过灭菌。宜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粗糙及产气食物,少量多餐,以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肠道恢复。 4.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5.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来源:益阳市人民医院 通讯员 刘佳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