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 许丹丹 自贡融媒记者 周嘉 文/图 “孩子们,想想夏天树叶是什么颜色?天空是什么颜色?花朵是什么颜色……拿起画笔画出你心中的夏天吧!” 7月15日,当晨光照进富顺县骑龙镇南极村文化广场的教室时,学生们正在美术专业大学生汤博仁的指导下画画。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教室不时传出悠扬音乐,舞蹈教师在指导孩子们进行舞蹈训练。“暑假在这里可比家里有意思多了,在这儿,我觉得很开心。”学会了一支完整的舞蹈,12岁的钱国豪笑得格外灿烂。 富顺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36万多人在外务工,使得当地留守儿童占比较高。“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其身边,导致他们缺乏足够关爱和有效监护,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是家长最揪心的事情。”富顺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这些孩子由谁照管?南极村探索推动志愿者协作、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照顾模式,便是富顺县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4年7月,南极村盘活现有资源,将文化广场设施改造升级打造留守儿童“梦想课堂”,重点在暑假为孩子提供主题授课与课业辅导。同时,通过“志愿四川”平台发布招募信息,按大学生专业筛选,通过线上报名、线下面试、课程试讲,招募专业优秀、责任心强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困难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及心理关爱等服务。 暑假一到,舞蹈专业大学生周科利便成了南极村的“常客”。她每天早上驱车30多分钟,从县城前往南极村,与熟悉的孩子们见面,传授基础舞蹈动作。这是她连续第二年暑假来到当地。谈及初衷,她表示,学习舞蹈不仅是培养兴趣爱好,更是让他们在喜欢的事里找到自信。 如今,在南极村“梦想课堂”,像周科利一样的大学生志愿者已有9名。 “孩子们淳朴的笑脸让我牵挂,我愿意每年暑假都来‘赴约’。”周科利说。 如何确保“梦想课堂”运行有效?除了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今年6月,村“两委”还选择当地有教学经验的村后备干部周渝担任“班主任”,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特点科学设置课程。比如,书法课以古诗词临摹为重点,美术课以激发想象力为重点,舞蹈课以关注孩子兴趣天赋为重点等。教学中,周渝还提出,志愿者老师要以身作则,以工整的板书、洁净的环境、课间收起的手机带动孩子们的习惯悄然改变。  “我们还多方联系,动员社会各类社会力量捐赠,为孩子增加空调、书籍、空调、桌椅、学习用品等。”南极村党支部副书记曾令锋说,村里已申请将闲置“村小”部分用于打造“梦想课堂”新场地,未来,可容纳40到45人。同时,计划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服务,让课堂在周末也能持续开放。  骑龙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镇正在多个村、社区推广南极村“梦想课堂”成功经验,比如,大田村的打造“暑期课堂”,采用村干部“值守”,大学生志愿者“直授”的方式,开设农忙识作物、传统手艺教学、作业辅导等特色课程,通过“托、管、学”结合破解留守儿童看守难难题。 编辑:郑皓匀 编审:吴山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