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灼灼,走进莲花镇“孝贤农场”,目光立刻被起伏坡地上成片浓绿的李子树吸引。累累果实沉甸甸压弯枝头,饱满圆润,在阳光下折射出诱人的紫红光泽。树荫下,鸡鸭成群,悠然踱步,啄食着掉落的果子——一幅自然丰饶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2021年,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85后”姑娘刘冬梅,怀着对故土的深情,毅然辞去工作,一头扎回莲花镇的怀抱。“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乡亲们日子要更好,总得有人回来试试新路。”她的决心朴素而坚定。就这样,“孝贤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子,挂在了这片曾近乎荒弃的土地上。  创业伊始,现实远比梦想骨感。面对陌生的土地与果树,刘冬梅的“课堂”无处不在:书桌上堆满厚厚种植书籍,灯光常亮至深夜;足迹更是遍及成都、重庆的知名果园,只为当面请教一个技术细节。“做农业,就得像照顾孩子一样上心。”她笑着回忆,双手布满劳作的印记。  “现在外面‘科技与狠活’不少,果子看着漂亮,可那味道、那安全,真让人心里不踏实。”刘冬梅站在果园里,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我这园子,四年了,一滴除草剂没打过,什么甜蜜素、膨大剂更是沾都不沾!”她弯腰拨开树下的草丛,露出湿润的泥土,“全仗人工除草,费时费力成本高,可咱种的是良心果,吃得安心,比啥都强!”  这份近乎执拗的“生态经”,曾让她在旱灾与暴雨肆虐时几乎颗粒无收,站在被雨水泡烂的果树旁,她也曾茫然无措。“说不心疼是假的,但生态这条路,我认准了,风雨再大也得走下去。”凭着这股韧劲,她不断总结教训,优化种植方案,硬是让果园在风雨后愈发茁壮。  四年深耕,荒坡换了人间。昔日的摸索者,如今已是拥有百余亩果园的“领头雁”。更可贵的是,这片“绿宝石”成了乡亲们增收的“聚宝盆”,合作社稳定吸纳了周边12名村民就业。 52岁的村民刘英在果园里麻利地采摘着李子,笑容舒展:“以前守在家里没啥收入,心慌。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干活,一月能挣两千多块,顾家挣钱两不误,日子甜着哩!”  刘冬梅拿起一个熟透的五月脆,轻轻一掰,蜜汁瞬间渗出,果香四溢。“今年雨水阳光都配合,果子品相好,糖分足得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她脸上,订单如雪片般飞来,预计年销售额将突破百万大关。果园采摘也成了新时尚,每逢周末,游客前来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欢声笑语溢满山间。 从单一果树种植起步,刘冬梅的梦想版图不断延伸。果园内,桃李芬芳,鸡鸭成群;田埂边,时令蔬菜青翠欲滴;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采摘、观光……一条融合“互联网+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链日渐清晰。  “根在莲花,心就永远向着这片土地和乡亲。”刘冬梅目光望向远方葱郁的果园,话语真挚而有力,“只要乡亲们愿意干,合作社的大门永远敞开。免费提供技术、分享好种苗,咱们一起把老果园升级换代,种出更优品质,卖出更好价钱!” 汗水浸润的泥土,终将回赠最醇厚的果实。刘冬梅用四年光阴,不仅让荒坡披绿生金,更以一颗赤子之心,在莲花镇的土地上播撒下乡村振兴的希望火种,她脚下的路,正与更多乡亲期待的目光相连,向着瓜果飘香的共富未来坚定延伸。(孔云 黄婧) 编辑:冯方湲 编审:吴山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