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的一份善意,被人记了9年。近日,一位市民拿着一张9年前的借条,来到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两路派出所,找到当年“借钱”给他的民警杜江,执意将400元钱还给了杜江,并对杜江表达了谢意。
9年前的一张借条 7月3日,市民程先生来到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两路派出所想寻找民警杜江,不巧的是对方出差在外。 程先生等待了数日,终于在7月9日见到了杜江。 “感谢你呀杜警官,在我最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程先生有些激动。杜江对程先生的印象已有些模糊,直到对方拿出一张借条,才回想起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市民程先生拿出9年前的一张借条。 2016年1月,两路派出所接到一起纠纷警情。当事人小程因患有疾病,意外损坏了他人财物,需要赔偿1500元。 小程的父亲程先生当时靠打零工艰难维持生计,面对赔偿一筹莫展,调解一度因赔偿金额过高陷入僵局。 在两路派出所担任案侦内勤兼法制员的杜江耐心释法说理下,最终促成赔偿金额降至400元。然而,这笔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承担的钱,对当时的程先生一家而言却依然沉重,一时间难以拿出。 看出程先生的难处,杜江默默打开了自己的钱包,拿出400元现金。“别担心,这钱我先帮你垫上。” 还了赔偿款,程先生心中的石头落地,执意请杜江帮忙拟了一张借条带走后,便外出打工去了,那张薄薄的借条也被他妥善收起。 借条上无署名的“小心思”:民警助人时未想着对方归还 本月,当程先生收拾旧屋准备乔迁新居时,一张有点泛黄的纸悄然滑落——正是那张沉睡近十年的借条。 往事瞬间涌上心头,他立即赶到两路派出所寻访恩人。当再次见到杜江时,程先生激动地掏出借条,又从裤兜里取出四张百元现金,仔细抚平褶皱,双手递到杜江面前。 “杜警官,这钱,我欠了您近十年啊!”两人的双手跨越近十年光阴再次紧紧相握,无言传递着诚信的分量与感恩的温度。 “当年杜警官垫付的岂止是400元?他垫上的是对我这个陌生人的信任,托住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家。”程先生感慨。 杜江回忆说,当时看到程先生是非常本分的人,还要抚养生病的儿子。在他因为400元感到无助时,便想也没想掏出了这笔钱。“当时就是希望帮他解燃眉之急,并没想着他要归还这笔钱。” 程先生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最后执意请杜江帮写了借条。写的时候,起了“小心思”的杜江故意没有写自己的名字,并让程先生将借条带走。 当杜江了解到程先生目前家中经济状况已大为改善时,深感欣慰。“其实就是很小的一件事,没想到这无心之举被群众记了这么久。”杜江说,自己也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在群众需要帮助时理应伸出援手。 民警的爱心日记 在同事们眼里,杜江一直是非常温柔、细心的民警。他平时出警时遇到一些深有感触的事情,还会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2015年2月7日,春节临近了,重庆的天阴冷得很。值班同事递给我一封信,上面没有寄件人的地址和信息,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信封:杜警官,您好,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是您让我学会了该怎么样做人、做事……”原来,写信人是杜江主办过的一起刑事案件的当事人,非常聪明却走上歧途的诈骗犯,从拒不配合到后来认罪,也得到过杜江的关心。 “这是我从事案侦以来第一次收到罪犯的信任,那一刻,我的心是温暖、欣慰的,为我们从事的警察职业深感自豪。”这封信他一直保存着,提醒自己作为人民警察肩负打击犯罪的使命,同时也提醒自己努力挽救每一个犯罪分子。 “2018年5月6日,刚接完一个咨询电话,座机又再次响起,只听到一个中年男人伤心的抽泣声,缓了好几秒,对方才用颤抖的声音说,老父亲走丢了……”这是杜江帮一位“棒棒”大哥找到走丢的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大哥在农贸市场当“棒棒”养家,当时刚做了肺部手术,手术缝针的线都还没拆,因为父亲的走丢号啕大哭。 杜江赶紧调取监控,与同事在周边寻找,最终成功找到了老人,并被棒棒大哥的孝心所感动,写下了日记。 当年在调解室默默解囊的杜江如今依然扎根在公安基层一线。从警数十载,他始终将群众冷暖放在心头,把为民服务落在实处。在多个派出所和岗位的历练中,他因工作扎实、心系群众而广受赞誉,成为年轻民警学习的榜样。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实习生 张敬宜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