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胡梦 “今天一上午接诊好几十例患者,但几乎没见到正常舌头。”7月25日,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张婷在极目新闻“冬病夏治,轻盈一xia”大型公益活动现场的一番感慨,道出了现代人因熬夜、贪凉等习惯导致的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当天上午8点半,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张婷带领4人医护团队,已经早早来到活动现场整装待发。诊疗台整齐摆放着脉枕、三伏贴药膏和一些湖北省中医院的中医周边产品。8点40分,第一位患者坐下,张婷细致把脉、观察舌象,针对个体情况开具三伏贴处方并现场敷贴。“来,伸舌头给我看看。”当天上午,张婷医生共接诊几十位患者,从青年白领到银发老人,她边看舌苔边对一旁的记者感叹:“你看,小小舌头也藏着健康密码。很多人说自己饮食、生活正常,但不知道舌头已经出卖了他,说出了真相。” 现场:舌头成了“健康晴雨表” 活动现场的诊疗桌前,患者排起长队。每位患者坐下,除了细致拿脉,张婷还会让患者伸出舌头:“舌头放松,自然伸出来。”现场,有的舌边布满锯齿状“花边”,有的舌尖红点密集,还有的舌面裂着细缝,像干涸的土地。 上午9点,32岁的王先生坐在诊疗台前,“医生,我总觉得嗓子发黏是怎么回事?”他的舌头一伸出来,厚厚的白苔像铺了层湿面粉,边缘还带着明显的齿痕。“你这是典型的脾虚湿盛,平时是不是冰咖啡、冰奶茶不离手?”张婷一边号脉一边问,王先生不好意思地点头:“每天至少喝两杯冰美式,晚上还总熬夜赶方案。” 35岁的王女士是第5位患者,备孕半年未果的她有些焦虑。张婷让她伸舌后,仔细观察舌象:“你看,这‘花边舌’就是典型的脾虚,再摸摸这尺脉,很弱,有点肾虚。”王女士恍然大悟:“难怪我总觉得累,还爱拉肚子,原来是脾虚在闹。”张婷现场开了温肾暖宫灸的诊疗建议:“先调3个疗程,别熬夜、别喝冰饮,不然脾虚肾虚难好。” 诊疗桌另一端,70多岁的李爹爹卷起袖子,他有15年糖尿病史。张婷注意到他舌面的裂纹:“这是胃阴虚,糖尿病‘中消’就是这个表现。”她进一步解释,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胃热炽盛,容易兼浊胃阴,然后出现胃阴虚的情况。李爹爹点头称是:“总觉得口干,吃再多也不解渴。”张婷建议他配合三伏贴调理,并推荐了内分泌科专家:“从舌象看,还得兼顾心脑血管,多注意监测。” 一上午,这样的对话不断。张婷不时在诊疗单上画了特种舌苔草图:“花边舌”多半是“脾虚”;“舌尖红点”一般都是“心火旺、睡眠差”;“舌边暗红”往往有“肝郁倾向”。 解析:为啥“正常舌头”成了稀罕物? “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舌面湿润有津液,边缘光滑无齿痕。”张婷举起手机里的标准舌象图,“你看这标准舌,多清爽,可现在能保持这样的太少了。”她解释,舌头就像人体健康的 "晴雨表",舌苔厚腻通常提示体内有湿浊、痰饮或食积等;舌色偏红说明有内热;齿痕舌则多是脾虚的信号。 她特别提到现场年轻患者的共性问题:“十个里有八个爱喝冰饮、熬夜。冰饮会损伤脾阳,让湿气在体内堆积;熬夜则会耗伤阴津,导致虚火上升。这些习惯叠加在一起,舌头想正常都难。”张婷举例一位女士的舌象,“你看这舌尖的红点,典型的心火旺,一问果然天天熬夜到凌晨,要么浅眠要么早醒。”而肝郁的患者,舌边多呈暗红色,“现在人压力大,情绪郁积在心里,舌头最先‘显形’。” 现场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几十位患者中,80%有“花边舌”(脾虚),60%舌尖带红点(心火旺),近半数有肝郁倾向。“肾虚的也不少,尤其是备孕女性和熬夜族,摸尺脉时几乎摸不到,这都是透支出来的。”张婷感叹,“以前是中老年人才有的问题,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 专家提醒:从舌象入手,改掉这些坏习惯 张婷总结了导致舌苔异常的三大“杀手”:一是无节制摄入冷饮冰品,直接损伤脾胃阳气;二是长期熬夜,打乱人体阴阳平衡;三是久坐少动,导致气血循环不畅,湿气难以排出。  “舌象不好不可怕,关键是及时调理。三伏天阳气最盛,此时调理比平时效果好很多倍。”张婷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忌生冷熬夜:冰饮、冰西瓜会加重脾虚,熬夜直接伤肾,“想改善舌象,先戒掉冰饮和熬夜,这是基础。” *学会给情绪“降温”:肝郁的人可练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式,或每天深呼吸10分钟,“情绪顺了,舌边的暗红会慢慢退。” *对症用中医调理:脾虚者可贴三伏贴(选脾俞、足三里穴),肾虚备孕女性可做温肾暖宫灸,心火旺者试试耳穴压豆(贴神门、心、肾等穴位)。 *定期“查舌”:每天刷牙时对着镜子看舌头,若“花边”变浅、红点减少,说明调理有效。 活动结束时,张婷揉了揉酸胀的手腕,笑着说:“希望在以后的门诊,能多见到一些正常舌头。毕竟,没有什么比拥有一口‘正常舌头’更实在的养生了。” (来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