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旭阳镇梧桐树小学校2022级1班张倾晚家长在收看教育部关工委2025年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讲后,写出以下收获体会: 近期,我观看了“帮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学会自我保护”的相关内容,内心深受触动,久久无法平静 ,校园欺凌问题的严峻性远超我的想象。 视频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将校园欺凌的残酷现实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眼前。有孩子在放学路上被几个同龄人围堵,不仅身上的零花钱被抢走,还遭受了拳打脚踢;有的同学在教室里被恶意诋毁、嘲笑,仅仅因为成绩不好或者性格内向,就被孤立排挤,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异类” ;甚至还有通过网络进行的欺凌,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侮辱性言论、传播他人隐私照片,让受害者在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都无处可逃。这些欺凌行为,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瘤,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 其中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格外深刻:一个转校的小男孩,因为口音与当地同学不同,从踏入新班级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同学们模仿他说话,故意绊倒他,把他的书本扔在地上,还在他的课桌上乱写乱画。小男孩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每天都害怕去学校,成绩也一落千丈。他眼中原本的光芒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和自卑。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创伤,这种创伤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影响他们的性格发展、社交能力和未来的人生道路。 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角度来看,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缺乏关心和教育,没有及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校方面,虽然一直在强调安全教育和品德教育,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管不到位、对欺凌事件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此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不良的影视作品、网络文化,宣扬暴力和欺凌,给孩子们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让他们误以为这种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学会自我保护呢?首先,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教育,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社交能力,教会他们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法制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知道遇到欺凌时应该如何应对。其次,孩子自身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在遇到欺凌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激怒欺凌者,尽量寻找机会逃离现场,然后及时告诉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信任的人。同时,要学会说“不”,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不要轻易妥协和退让。另外,当看到身边有同学正在遭受欺凌时,不能选择沉默,要及时伸出援手,可以通过向老师报告、召集其他同学一起制止等方式,帮助被欺凌者脱离困境。 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快乐成长、追逐梦想的地方,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知识殿堂,绝不能让校园欺凌的阴霾笼罩。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向校园欺凌坚决说“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绽放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荣县旭阳镇梧桐树小学校关工委 2025年7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