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机租赁行业发展迅速,“以租代买”模式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然而,也有不法分子利用“租机”搞起了贷款,换算下来,利率甚至比高利贷还要高不少。这是怎么一回事? 2024年7月,求助人王先生(化名)因为急需用钱,在一位贷款中介的指引下找到了支付宝上的入驻商家“租机宝库”。根据中介的指引,他需要租赁一台当时官网售价9999元的iPhone15 pro max手机。 王先生分了12期租赁这款手机,每期需要支付1083元,总租金就高达12996元。根据合同规则,手机租满即送。再加上数百元的碎屏险和运费,也就是王先生总共要为这台手机花费13000多元。然而,这台手机到了王先生手里之后,他却要立即将它转寄给贷款中介,贷款中介一次性花费6600元现金进行买断。 解决了资金的燃眉之急后,王先生算了一笔账。为拿到6600元的贷款,他在一年内,要支付租金、保险费等将近1.3万元。这番操作如果换算成贷款年利率,则高达97%!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类似这样的“租机贷”,其实已经是一条成熟的非法产业链。今年3月,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就对全市首例以手机租赁为名,实施变相高息放贷的新型犯罪提起了公诉。 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期间,犯罪嫌疑人戴某某以租机方式共向130余人变相放贷,涉及金额共计170万元,年化利率为36%至1155%不等。最终,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戴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不过,在法院判决的案例当中,犯罪嫌疑人是同时出租手机以及发放了贷款,但在王先生遭遇的案例当中,却是由一个贷款中介,串联起了租机方和放贷方。从表面上看,用户租手机,平台发手机,这并不违法;用户卖手机,回收方收手机,这同样也不违法。 但是把这两个行为串联起来,就会发现这就是“租机贷”的变种! 律师表示,贷款中介这样的行为,同样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因为贷款中介是明知客户的最终目的是借款,“手机”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便于流通的标的物,根本目的还是放贷,并且还是高利贷。 据了解,目前,支付宝等对于入驻平台的租机商家已经发布了管理规范,严禁商家以租赁名义实施借贷等金融服务。同时对于手机的租赁价也给予了限制,长租商品年总租金+买断价格不能超过商品官网价格的130%,所有租赁信息必须公开公示,不能误导消费者。  记者注意到,网络上也有声音认为,允许进行买断的手机租赁模式,其实已经类似于融资租赁,需要持有专门的牌照才能进行相关业务。不过,专家表示,目前监管部门还没有对手机租赁业务的属性进行明确界定。 来源:案件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