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进入下半场,不少孩子的兴趣班结束了,一个人在家。 爸妈们开始操心:作业写了吗?有在“摸鱼”吗?电子产品玩超时了吗?姿势端正吗? 于是,“神器”家用监控摄像头成为一些家长的“新宠”。可孩子们不乐意了:“这是关心还是监视?”  最近,家用摄像头成为一些家长的新宠 受访者供图 “电子镣铐”还是“自律检测仪”? 刚刚过去的周末,小轩和爸爸陈启大吵了一架,原因是陈启买了一个同事推荐的“盯娃神器”——监控摄像头,并表示要装在客厅。 刚开始,小轩饶有兴致地看说明书,听了陈启的意图后,马上炸了,“不会吧老爸,你真要装这个?” 陈启试图说服儿子:“就装在客厅柜子上,你要用iPad的时候就坐客厅这里用,它可以代替我们来监督你。” “我答应过不会超时的!”小轩的声音响了起来。暑假开始时,一家人在讨论后,确定这个暑假小轩可以一天用两小时电子产品。 7月份,小轩因为有好几个兴趣班,每天只有晚上有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陈启也觉得儿子执行得还可以。但8月份,小轩的兴趣班都结束了,从早到晚一个人在家里。“熊孩子”和iPad独处一室,陈启觉得很没有安全感。 “儿子,不是我不信你。上次期末考前,你也说只查10分钟资料,结果刷了快1小时短视频。” 那是快2个月前的事了,小轩没想到爸爸还记得这么清楚。 “你想要白天用iPad,我们又不在家,监控只是为了帮你养成好习惯。”陈启的声音很平静,“或者你选择等我们下班回来后,晚上用。” 小轩表示,晚饭后已经和同学约好了去学校打球,不能占那个时间。 “为什么你们不相信我?把我当犯人监视,这就是个电子镣铐!”小轩扔下一句话把房间门关上了。 陈启也觉得很委屈,跟妻子抱怨:“他胡说什么!好几个同事朋友家都装了,这是智能看护、监督。平时我们也不会每时每刻看着。” 妻子周芸也很无奈,在她看来,客厅装监控的确让她很不舒服,但面对不自律的儿子,她又没有更好的方法。 有什么方法可以适当监督,又可以让青春期的儿子不要那么反感? 一番讨论后,周芸提出一个建议,把iPad放在书房的书架顶层,监控摄像头对准书架,儿子要用的时候自己拿,用完再放回去。书房门平时关着,小轩可以“眼不见为净”,物理隔离iPad。“每天不定时抽查下iPad是否按时归位,看看小轩有没有守信用。” 陈启和周芸还计划写一张便利贴贴在书架边上:“小轩,相信你能做到!” 瘫沙发竟成“直播”? “小喜!坐直了!”上周三下午,小喜正摊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妈妈徐珊的声音突然响起来。 原来,是客厅靠门口的摄像头传出声音。 “作业写完了吗?瘫得像没骨头似的,脊柱要弯了!”徐珊的声音没好气。 小喜也很不高兴。她告诉徐珊,自己已经完成了当天的英语、数学和写字作业,才看了不到二十分钟电视。 前段时间,徐珊和丈夫买了个监控摄像头,装在了客厅一角,告诉小喜这是为了“安全考虑”。 “家里没固定电话,小喜的电话手表经常忘记充电联系不上。8月初,小喜的所有暑假兴趣班都结束了,我们要上班,她经常一个人在家,担心万一有什么事联系不上。”徐珊说,装监控,一方面是为了“以防万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监督孩子”。 五年级的小喜原来觉得无所谓,因为监控和自己房间很远,在客厅靠门边上,平时她在自己房间活动。但这回,她觉得监控成了爸妈远程批评她的工具。 小喜关掉电视,跑回了自己房间。 没想到这事还没完,晚上吃饭时,爸妈轮流数落小喜。 “你下午看电视姿势多难看,以后脊柱都侧弯了!” “一天要开那么多次电视,我们要定个白天看电视时间了。” 小喜感觉自己每一处瑕疵都被无限放大,吃零食、躺沙发、甚至发呆都会被“直播”点评。 “能不能把监控关掉?你们只看我有没有坐直、有没有偷懒。”她问。 “关掉?那怎么行!”徐珊摇头,“你一个人在家,你得承认,没有监督,确实容易分心。” 三人不欢而散,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亲子都满意的方式。 你家装监控了吗? 是“安心神器” 还是“家庭矛盾**”? 欢迎留言分享! 潮新闻记者 金丹丹 (来源: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