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3963
- 威望
- 4393 点
- 铜板
- 19747 枚
- 西秦金币
- 0 个
- 鲜花
- 55 朵
- 在线时间
- 866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12-1
|
楼市大概率要硬着陆了,就在9月?
原创潇湘夕语楼市趋势研究
2025年08月06日 22:53福建
自从去年9月新政之后,无论是房地产市场,还是股市,都在利好的促进下迎来一波行情,但是股市用了一年再创新高,而楼市则是连续上涨到今年小阳春之后,逐渐冷淡下来。01政策大转向,市场不买账7月份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代表了房地产调控的180度全面大转弯。从“房住不炒”到“全力救市”,政策风向在短短一年内完成惊天逆转。地方政府也拼了。截至7月底,已有37个城市出台楼市新政,深圳全面取消限购,杭州推出最高10万元购房补贴,成都将人才购房补贴提高至房价的15%。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市场反应呢?4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仅上升5%,15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上升3%,两者都处于2025年的低位区间。这就好比往平静的湖面扔了一块大石头,却只激起几圈小涟漪。你品,你细细品。政策暖风频吹,市场却冷眼旁观,这种背离背后必有蹊跷。02房价跌跌不休,库存堆积如山让我们看看冰冷的数据现实。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已经连降39个月,二手房更是连降41个月。47个核心城市房价中位数较高点回撤32.7%,京沪广深房价普遍跌回2016/2017年水平。更触目惊心的是库存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5.7亿平方米,按当前销售速度计算,消化周期接近24个月。而四线城市的去化周期更是达到惊人的36个月。一边是房价持续下跌,一边是库存高企难消,这种恶性循环正在不断自我强化。房价下跌引发居民资产缩水,减少消费;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下,购房者更加谨慎,导致房企现金流恶化。03经济拖累明显,硬着陆风险陡增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已经显而易见。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高点的8.3%回落至2024年的6.3%。更令人忧心的是,其对GDP增长的拉动由正转负:2021-2024年分别为0.34、-0.23、-0.05、-0.12个百分点。若考虑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的建筑、建材、家电、家具以及金融、商务服务等行业,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将更为明显。这就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发动机突然故障,整个车身都在剧烈抖动。地方政府也陷入“房地产调整—财力下降—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能力不足”的死循环。虽然2025年7月房地产类专项债发行量达1020亿元,其中70%(714亿元)投向土地储备,但这种输血能持续多久?04分化加剧,底部在哪?市场正在剧烈分化。2025年上半年,在全国房价普遍下跌的背景下,北京、上海、深圳部分学区房价格仍保持了1.2%到2.5%的涨幅。而环京三四线城市如涿州、廊坊、燕郊,从历史最高位下跌至今,跌幅已超过60%。马云2018年的预言“未来的房价会像葱一样便宜”在部分城市已成现实。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城市,几万元就能买套房。但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仍在40以上,意味着当地居民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得起房。那么底部在哪里?有观点认为市场整体尚未见底,但距离最终企稳(约2026年下半年)已走过大半路程。大摩、高盛等机构则预计26年下半年或27年上半年才是真正的底。05 9月变局,如何应对9月为何关键?从历史看,“金九银十”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如果这个节点市场依然毫无起色,将彻底击溃最后的市场信心。面对可能到来的硬着陆,各方都在行动。专家建议在中央层面设立“房地产稳定基金”,规模约2万亿元,用于保交楼和收购存量土地。同时,2025年全年计划开工建设和筹集保障房180万套(间),试图通过保障房分流压力。但对于普通购房者,我的建议是:-刚需族可以开始关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降价机会,但别急着出手;-改善型需求可利用政策窗口期,以旧换新;-投资者务必远离三四线非自住房产;-年轻人不妨租房观望,现在租售比越来越划算。楼市正在经历历史性重构,好房子永远有价值,但差资产可能永远回不了本。楼市转折点要等什么?等房价触底,等收入回暖,等信心回归。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楼市才能真正企稳。而9月,可能就是检验市场信心的第一个大考。希望老美那边,能够如愿在9月降息,这样我们的政策就会跟进,那么信心回归,收入回暖,房价触底,就大有希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