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期如期上线,荣县旭阳镇北街幼儿园关工委提前在家长群发布了观看通知与课程链接。观看2025年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讲《家长如何与教师携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后,中一班张艺书家长童燕写下观看心得。 本期公开课邀请到北京市第四中学原校长刘长铭、中关村第三小学副校长万霞两位资深教育专家主讲。课程中,刘长铭校长提到“家长是孩子思想的引领者,更是忠实的倾听者,不要总用‘大人的道理’打断孩子的表达”,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想起前几天张艺书拿着画满涂鸦的纸过来,兴奋地说“妈妈你看我画的幼儿园”,我当时正忙着回复消息,只匆匆扫了一眼说“知道了,你去旁边玩”,孩子瞬间没了兴致,默默拿回了画纸。现在才明白,我以为的“小事”,其实是忽略了孩子渴望被倾听的心情,也错失了引导他表达想法的机会。 而万霞副校长强调的“家庭教育要具体化、生活化,别总说‘你要乖’‘你要讲卫生’,要把要求变成孩子能听懂、能做到的具体动作”,更是点醒了我。之前教育张艺书时,我总爱用抽象的“大道理”——比如“讲卫生”,却没告诉她具体该怎么做,结果他还是会用脏手抓饭、饭后不擦嘴。课程里提到“把要求拆成步骤”,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其实我应该像老师教小朋友那样,手把手带她做——饭前拉着她的手到洗手池,一步一步教她“打开水龙头→搓泡泡→搓手心手背→冲干净→擦手”,而不是只说一句“去洗手”。 两位专家还重点谈到“家长与教师的配合是孩子成长的‘双保险’,只有家校同频,才能帮孩子少走弯路”,这让我反思起之前和幼儿园老师的沟通方式。这次公开课学习,不仅让我更新了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更找到了和学校配合的具体方法。接下来,我会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会做“耐心的倾听者”,每天睡前留10分钟和张艺书聊天,听他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哪怕是“今天小宇抢了我的积木”这种小事,也认真回应,不随意打断;二是坚持和老师定期沟通,每周五晚上把孩子在家吃饭、整理物品的情况反馈给李老师,同时了解他在园的表现,比如是否主动参与手工活动、有没有新的小进步,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 我相信,只要我做好孩子的“行为示范者”和“习惯教练员”,同时和幼儿园老师紧密配合,张艺书一定能在温暖的家校氛围里,慢慢养成好习惯,更自信、快乐地成长。 荣县旭阳镇北街幼儿园关工委 2025.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