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深夜,上海市普陀区独居女生小慧(化名)遭遇高价套路开锁陷阱,引发关注。 据报道,她在某线上平台下单25元开锁换锁服务后,两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将小慧家的门锁强行拆除,随后安装高价新锁,并向小慧索取费用2410元。在几经沟通之后,她最终选择按照两名开锁师傅的要求,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其支付1800元,以换取他们的离开。  申度新闻视频截图 深夜急需开锁,在正规平台下单却遭遇价格陷阱,小慧的遭遇让人同情又愤怒。这起消费纠纷,已不仅仅是相关人员缺少诚信的问题,更暴露出行业监管漏洞和平台责任的缺失。 从报道来看,小慧从下单开始,似乎就已掉进商家的套路中:所谓的“25元服务费”,更像是引流的“预约费”;平台标价模糊,实际费用需“面议”;师傅上门,强行推销新锁具。整个过程,消费者毫无选择余地,完全被牵着鼻子走。 开锁本是便民服务,价格应基于合理成本与市场行情。2410元的天价费用,明显背离了正常行情,这种行为不仅违背商业伦理,更触碰了法律底线。事后,小慧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投诉,在职能部门和平台方的介入下,商家承认“开锁师傅行为存在不当”,并退还了800元费用。然而,这种变相强制消费的行为,已涉嫌欺诈和威胁人身安全,仅仅退款就能了事? 作为独居女生,小慧深夜下单开锁服务,面对上门的开锁师傅,本身就相当弱势和被动。开锁师傅坚持不肯退让,无疑是对小慧人身自由和心理安全的侵犯,这已然超越服务纠纷的范畴。 据媒体梳理,低价引流、现场加价、强制消费,类似的天价开锁套路屡见不鲜,在多地均有发生。在小慧投诉后,如果仅仅是退款,那对涉事商家和开锁师傅来说,相当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他们可能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用同样的手段去欺骗其他消费者。 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必须主动介入,彻查涉事商家是否存在长期、多次的欺诈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经营,情节严重的应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绝不能让违法者逍遥法外。此外,平台的责任同样不可推卸。平台是连接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中介,对于商家的经营行为,同样守土有责。开锁师傅能够轻易诱导消费者线下交易,脱离平台监管,这并不意味着平台可以甩锅,它反而暴露出平台在交易流程管控上的漏洞。 消费者选择平台下单,这是对平台服务保障的信任,如果平台对商家疏于监管,出事后仅仅是退款了事,缺乏严厉的惩罚机制,那么类似的“价格刺客”还会不断出现。 所以,面对小慧们的糟心经历,必须双管齐下。市场监管部门要重拳出击,对恶意宰客行为依法严惩,形成震慑;平台则须承担主体责任,对入驻商家严格审核把关,进一步明确服务价格标准,强化交易过程监管。唯有如此,才能让开锁服务回归便民本义,而不是某些不良商家趁人之危的宰客工具。 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