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正在进行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队伍中,高擎党旗、国旗、军旗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是3名90后旗手。 他们是仪仗方队的王子赫、石斌和徐泽东,3人都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每个人都执行过300次以上仪仗司礼任务,平均身高189厘米,最大的34岁,最小的刚满30岁。
能成为此次阅兵的擎旗手,对3人而言是“无上的光荣”。一根旗杆重约4公斤,天安门前从敬礼线到礼毕线的距离是96米,但在他们看来,“这条路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英雄之路,这份肩上的责任重若千钧”。 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对党旗手王子赫有着不同的意义。他来自军人世家,爷爷、太姥爷都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还有长辈年轻时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王子赫从小听着他们的英雄故事长大,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离他并不遥远。
“我们肩上扛起的红旗,是无数英雄先烈用鲜血染红的。8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80年后的今天,这面旗帜也将指引我们走向新的胜利。”王子赫动情地说。 军旗手徐泽东是第一次担任旗手,他深感责任重大。在被选为军旗手后,他将人民军队的建军史又仔细重温了一遍。 从书中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眼前新一代武器装备整齐列阵惊艳亮相,徐泽东感慨万千。“我们的人民军队一路走来,历经风雨走到今天,是强军之路,也是强国之路。”徐泽东坚信,“我们一定会接好先辈的接力棒,展示好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威武之姿。” “你扛的是中国人的魂,是咱仪仗兵的命,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闪失。”这是老旗手郭凤通对国旗手石斌说的一句话,石斌牢记至今。他是3人中年龄最大的,生于1991年,曾数次参加国内外阅兵任务,圆满完成了400余次仪仗司礼任务。 在石斌心中,“擎旗”二字意义重大。“无论是党旗、国旗还是军旗,当擎起旗帜的那一刻,展现的姿态就必须是完美的,因为它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大国威仪。”石斌郑重地说。 这一次,在寓意“长治久安”的长安街上,王子赫、石斌和徐泽东3人与6名护旗手组成3个旗组,率先走在队伍的最前方。通过天安门城楼时,3人将同时将3面旗帜高高擎起,整齐划一,昂首阔步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发展成为先辈们梦想期盼的盛世景象,国富兵强。”王子赫说,“我们新一代的年轻官兵,必将用手中的钢枪守护好英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让世界看到人民军队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与能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