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那笔拆迁款,本来就有我的份……”在富顺县法院赵化法庭内,小何低着头,声音带着委屈和不解。他对面的老何别过脸,眉头紧锁,仍是不解与痛心。这对本该亲密无间的父子,却因一笔拆迁款闹上了法庭。
案情回顾
事情还要从去年的拆迁说起。2024年,老何家的房子被征收,算下来有四万多元的房屋拆迁款和每人两万元的个人安置补偿款,小何作为家庭成员,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份额。钱款如数打到了老何的账户,可老何却没有分给小何。小何不解:“明明有我的份,为什么不给我?”为此,他多次与老何沟通,也请当地司法局和村委工作人员从中说和,但始终未能说动老何。 面对儿子的请求,老何当然也有自己的考量:自己今年已经年满60岁,身处农村,在身体机能日渐下降的情况下,这笔不算丰厚的拆迁款也能为年迈时养老多添一份保障。双方僵持不下,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无奈之下,小何将父亲诉至法院,请求对拆迁款进行分割。
化解心结止纷争
当“拆迁款”“父子”这样的字眼出现在诉状上,承办法官就明白了,这个案子要处理的不仅仅是法律上的关系,更要做的是修复好这段父子之间的亲情。经过前期电话沟通,承办法官了解到,老何这几年其实一直在帮小何带孩子,平时对孩子也疼爱有加。小何也不是无理取闹,只是近年来生意亏本,想用该笔拆迁款做点别的小生意。父子俩之间其实没有多大的矛盾,就是拧在了“钱”和“情”的劲儿上。 开庭前,法官组织两父子调解,没急着谈对错,先聊起了家常:“小何,父亲养你大,现在帮你带娃,这份付出也不是用钱能算清的,你想做生意,老父亲也怕你万一又亏本了,他的养老钱没有着落……老何,您帮儿子带娃辛苦,这份情比钱重,儿子现在遇到了困难,能帮还是帮一把……”
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父子俩都低下了头,重新思考起了父子亲情的意义。最终,小何放弃向父亲索要拆迁款,主动撤回了起诉申请。“法官,感谢您解开我们父子的心结,困扰我家快一年的事终于圆满解决了。”老何和小何连连向法官表达感谢。
一笔拆迁款,差点伤了父子情。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亲情终究战胜了隔阂。有时候,人民法院不只有冰冷的法律条文,更有化解矛盾的司法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