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蒋升 通讯员 辛宣 俗话说“入秋三分虚”,时下正值夏秋交替,天气逐渐转凉,加之近期时不时袭来的暴雨,稍不留神就容易出现骨伤问题。 据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骨科门诊相关数据显示,近期因跌倒或运动导致骨折的患者较平时明显增多,其中老人和孩子占比很高。 关于这病,大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伤筋动骨一百天”。 的确,骨折后的恢复过程漫长又磨人,除了常规治疗方案外,有没有更为温和的方法能加速恢复? 答案是肯定的。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骨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若配合恰当的食疗,能促进骨折愈合。”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名医馆、浙江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沈钦荣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四款“因人而异”的骨折食疗方,“这些搭配皆源于中医智慧,不仅食材易得,做法简单,味道也很不错。” 骨折初期的患者,常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等情况,中医认为此时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可用新鲜猪长干骨1公斤、黄豆250克、紫丹参50克同煮。先将丹参煮水1小时取汁,再与猪骨、黄豆一同熬煮至烂,最后加少许桂皮和盐调味。”沈钦荣解释,猪骨补骨髓,黄豆健脾益气,丹参能“破宿血、生新血”,这碗汤能祛瘀而不伤正气。 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体质偏虚、易贫血的女同胞,沈钦荣也有对应妙招。 可选一只500克左右的乌雄鸡,去除内脏后洗净,将10克道地三七放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至熟。吃时蘸酱油即可。 这是因为三七被誉为“血中圣药”,能止血、散瘀、定痛,乌鸡则擅长补虚、生肌、续骨。女性常食此方,可改善气血,强健筋骨。 “相比成人,儿童骨折后常因哭闹而拒绝服药,此外他们的脾胃功能也相对较弱,因此可试试‘蟹肉粥’。”沈钦荣说,具体做法为将两只新鲜湖蟹煮熟取肉,期间保留蟹黄,放入煮好的粳米粥中,再配以生姜、醋、盐和酱油调味。 蟹肉有“续碎骨、利关节”之效,而粥养胃易消化,口感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随着年龄增长,骨折恢复速度会变慢,其多与肝肾不足、筋骨衰弱有关。这类人群可适当喝点“碎补酒”。 取骨碎补、川断各15克,杞子、杜仲各10克,浸入一斤50度白酒中,半月后开始饮用。 骨碎补、川断多为续筋接骨的常用中药,外加可肝肾、强筋骨的杜仲与枸杞,借助酒力通行血脉,尤其适合老年骨折患者。建议在每日饭前服用一小盅,一日两次。 “食疗虽好,但也要因人因时,不可盲目跟风。”沈钦荣提醒,食疗只是一种辅助手段,骨折患者仍需及时接受正规治疗。 临床上,骨折的类型很多,有的甚至有一定的隐匿性,若出现持续难以缓解的疼痛,千万别想着忍忍就能好,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转自: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