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名餐饮品牌西贝陷入了一场关于“预制菜”的风波。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微博,内容直指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几乎全用预制菜却按现做菜高价收费”,并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餐馆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下场接受采访,宣布向全社会开放后厨参观,并在官方微博公布“作业指导书”回应争议。其中,冷冻食品在冷冻、解冻、复热、预腌制标准步骤上,掀起了消费者新一阵的批评声浪。
一时间,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受预制菜风波重创的西贝,营业额骤降百万。贾国龙称“没有一道是预制菜”,依据的是相关部门标准:中央厨房制作的半成品、净菜等不属于预制菜。但罗永浩和部分网友认为,保质期数月甚至两年的冷冻食材包就是“预制菜”,哪怕是中央厨房制作,也应该是新鲜原料,当天配送,现场炒制,带着锅气端上桌。
罗永浩微博截图
9月15日,在西贝发布道歉信后,罗永浩发布长文称,决定放弃追究西贝。
据悉,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关注到相关信息,正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而大家关于“锅气”的争论还在持续。那么到底何为“预制”?9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专业教师、川菜烹饪技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成员、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预制菜专委会委员昝博文。
到底何为“预制菜”?
“预制菜并不是那么‘可怕’。”昝博文开门见山地说。他解释,目前虽然国家尚未出台正式的预制菜国家标准,但已有官方草案对其进行了定义:“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预包装、需加热食用的菜肴,且不含防腐剂。”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这个定义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首先,预制菜必须是工业化预加工的产物,不是厨房里临时做好的菜,而是通过现代化设备、在工厂中完成的加工流程。其次,必须是预包装的,而非临时储存。第三,不含防腐剂,这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国标明确规定不得添加防腐剂,强调健康与安全。”昝博文举了个例子:“比如,餐厅里提前做好的凉菜,如果没有包装,就不算预制菜。”
公众对预制菜的误解,部分来源于对“防腐剂”“添加剂”的恐惧,也来源于对“手工现做”的固有概念。而实际上,预制菜并不等于不健康,也不等于低品质。它更多是一种餐饮工业化、标准化的体现,是现代餐饮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中更凸显着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带给大众影响的双面性的思考。
“预制菜”的价格落差
记者在不少社交平台上发现,西贝的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主打“健康营养”,但消费者发现其菜品使用预制菜后产生心理落差,对此,昝博文表示:“公众的落差感,主要源于对‘高价=现做’的心理预期;从经营角度看,人均100元的餐厅,使用部分预制菜是合理的,因为能保证标准化、效率和食品安全。但他也坦言,西贝的定价在同类西北菜系中偏高,竞争压力确实存在。而问题的根源,是它长期塑造的‘健康手工现做’‘儿童餐’‘家庭化’形象,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反差。”
“我们行业内部更倾向于认为,预制工艺是趋势,而非预制菜本身。”昝博文说。他解释道,预制菜的核心在于“工艺流程”的现代化,而非“菜品”的预制。比如传统的梅菜扣肉、小酥肉等,其实早就有“预制”的影子。
“从古至今,我们都有提前炸酥肉、蒸扣肉的做法,只是现在用工业化手段替代了手工操作,提高了效率和一致性。”换句话说,预制菜不是新事物,而是传统烹饪方式与现代工业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现代餐饮对效率、安全、标准化的需求。
锅气去哪儿了?
“锅气”是许多消费者对现炒菜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他们对预制菜最大的质疑之一。昝博文解释说,锅气其实是一种化学现象:食物在高温下发生焦化反应,释放出挥发性风味物质,带来强烈的香气。这正是我们常说的“炒菜香”。
“而预制菜多采用水浴加热,温度不够,香味难以激发。同时,储存过程中部分香味也会衰减,因此与现炒存在差距。”
但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文化和情感问题:“烹饪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是情感的载体。而预制菜更多体现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是工业化的产物。两者各有价值,不能简单替代。”他引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人类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手工烹饪正是这种“高级需求”的体现。“手工烹饪代表着温度、情感与人情味,这是工业化无法复制的。”
在这场关于预制菜的讨论中,公众的焦虑更多源于对概念的误解。“预制”并非洪水猛兽,它是餐饮工业化、标准化的产物,也是未来餐饮发展的方向之一。但与此同时,手工烹饪的文化价值与情感温度,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我们既要吃饱,也要吃好;既要效率,也要味道;既要科技,也要人文。”昝博文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