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血液都往头上涌,头特别胀。” 9月23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发文,分享了自己药物过敏的惊险经历,引发网友讨论。 21日,谭医生由于感冒症状加重,在家自行吃了一颗头孢菌素,过了一会儿就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因为家住得离单位比较近,他赶紧去了协和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同事一看到谭先杰的情况,直接把他送进了抢救室。 谭先杰说,当时自己的心率飙升到170次/分,嗓子堵得慌,头非常痛,尤其是太阳穴,一跳一跳的“搏动性疼痛”。同事告诉他,就医时他的脸已经充血成“酱猪肝”颜色。 所幸就医及时,经过抢救输液治疗后好转。  △病情稍微稳定后,谭先杰让同事拍下了自己的脸色和身上大片的皮疹,此时脸色已经好多了。 谭先杰表示,自己以前对头孢菌素并不过敏,这次“中招”,除了随年龄增长过敏可能性增加、药物批次不一样外,部分原因是当天过度劳累。  △为了呈现被抢救时的脸色,谭先杰用AI生成了这张图,医生和家人都说复原得很好,甚至当时的脸色还要更黑一些。 为啥以前不过敏的药,现在会突然过敏?还有哪些抗生素易引起过敏反应?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该怎么办? 以前不过敏 现在为何突然过敏? 1. 免疫功能发生变化 人的免疫系统并非一成不变,比如怀孕、生病、年龄、服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过于劳累、睡眠不好、环境污染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可能会从不过敏到过敏。如前文中谭先杰对自己的发病原因分析一样。 2. 体内有了药品抗体 人体原本没有接触过某种药品,体内没有对这种药品的抗体,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一旦接触过,身体里有了这种抗体,就可能致敏。 3. 不同批次药品有别 有些人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对药品里的杂质、辅料、添加剂过敏。同一种药,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也可能导致“原来不过敏,后来过敏”的情况。 因此,使用以前不过敏的药物,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常见的过敏认知误区 ▌只有抗生素会过敏❌️ 除了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等),以下这些药物也会引发过敏:  ▌皮试阴性就不会过敏❌️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发布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并不推荐所有人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常规进行皮试,仅对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或药品说明书中有规定时,才进行皮试。而且即使皮试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过敏可能(假阴性),尤其是迟发型反应。 ▌只有注射、输液会过敏,口服没事❌️ 并不是只有静脉用药才过敏,口服药物一样会出现过敏反应。 发生过敏反应 应该怎么办? 若不慎发生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疑似致敏的药物,并依据过敏症状的轻重,按照“加强排泄,延缓吸收”的原则应对: 1. 对于轻微的过敏反应,如轻微药物热、皮肤瘙痒、单纯的荨麻疹等,一般及时停药、多喝水即可,但如有加重,需及时就医。 2. 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大面积皮疹等严重症状时,立即拨打120或去急诊。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药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 在医学上仍然面临挑战 重在加强预防和观察 若用药后出现皮疹、头痛、呼吸困难等 疑似过敏症状 应及时就医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