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庆假期的开启,杭州东站进入“人从众”模式。 从昨天(9月30日)上午开始,已有络绎不绝的旅客从这里出发,去往全国各地。当晚,东站开启通宵运营模式。10月1日、10月7日、10月8日的杭州东站将继续通宵运营模式,接驳旅客的公共交通也将同步延长运营时间及加密运营班次。 火热的还有东站东广场的旅客夜间休息室。 5天前(9月26日),这列可同时容纳126人过夜的绿皮“小火车”开始试运行,刷爆社交媒体,现在迎来了属于它的第一个长假忙碌时刻。 旅客夜间休息室,每晚10点开门迎客,一直要第二天早上8点。 昨天晚上8点,记者来到东广场上,夜间休息室门口已排起了长队。  杨云寒 摄 在此等候的,基本是学生面孔。队列中不少人拎着行李箱,扛着大包小包。 四川人小张背着双肩包,还拖着一只黑色行李箱。他今年大二,在桐庐上学,国庆打算去厦门玩,奈何票太紧俏,原定下午从桐庐出发的车票没抢到,只能来东站换乘第二天凌晨的高铁。 “要不是同学告诉我,这里有夜间休息区,我都打算睡候车大厅了。”对于这项便民服务,小张很惊喜也很期待,并给出了他的实名点赞。 河南人小马慕名而来。先前他在网上刷到东站夜间休息区的短视频,“我和发小只抢到10月1日早上7点多去福建的票,我在余杭,他在临安,赶过来都要个把小时,很不方便。”两人一合计,选择提前来车站,顺便体验这项贴心的“杭式服务”。 小马告诉记者,之前有过因为抢不到票在车站留宿的经历,“要是没这个休息区,我们得在附近找便宜的宾馆,先不说这两天能不能找到,还得花一笔钱,肯定是没现在这个休息室方便。” 没一会,门口排的队越来越长。东站管委会提前开放休息区的部分座位。 在杭读大一的小郑姑娘坐第二天早上6点的高铁回台州临海。前台完成登记后,她领到了座位卡,座位在4号车厢,这也是休息区的女性友好车厢。  杨云寒摄 她把行李箱放下座位边上,躺在座椅上,放平了靠背和脚托,“比想象中舒服。” 最让小郑惊喜的是座椅边上的小喇叭,可以提供叫醒服务,“今天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坐在小郑边上的石姑娘则为这节女性专用车厢点赞,“来之前还担心会不会男女混住,现在感觉很贴心,安全感瞬间拉满。” 被安排在3号车厢的义乌小伙小胡坐第二天早上6点的车回家,“网上看到过这个休息区,我也是体验上了……” 小胡今年放暑假的时候在杭州西站的留宿点住过。他不由做起了比较,“西站的留宿点有淋浴房,洗澡很方便,东站也不错的,这个座椅很柔软,躺着也舒服……” 在他看来,无论是西站的留宿点还是东站的夜间休息区,都是杭州这座城市温度满满的体现。  杨云寒摄 9月30日晚9点,车厢门口又排起了长队,队伍从第一节车厢的前门口一度排到第二节车厢。管委会工作人员拿着二维码到队列前,引导旅客扫码登记信息。  杨云寒 摄  杨云寒 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前一天(9月29日)晚上开始,夜间休息区就处于基本满员的状态。 9月30日的人也不少,晚10点刚过,4节车厢已基本满员,但门口队列依旧很长。  杨云寒 摄 “我们会优先考虑需要在站内等待时间更久的旅客……”东站枢纽管委会提醒,夜间休息区座位有限,尽可能把有限资源让给实际有需要的旅客。 潮新闻 记者 杨云寒 (来源: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