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家”与“远方”奔赴,人们最终记住的不是拥堵,而是背后的牵挂与向往
10月1日的这个热门话题让人会心一笑:国庆中秋第一批堵车人来了,“聪明人”已经堵在路上。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9月30日的高速公路把“鸳鸯锅”具象化。 交通运输部预计,假期去程客流高峰出现在10月1日,单日或超3.4亿人次,将突破历史峰值。整个国庆中秋假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其间,无数开车人选择在高速公路上奔波。这是一场必然的出走和相遇。  堵车是令人烦恼的,也是大概率的事。在避堵攻略和导航算法的加持下,四面八方的车子成为“鸳鸯锅”中的一份子。但是明知道可能堵在路上、上演“人在囧途”,很多人还是如期开启了车子,打开了手机里的地图导航。 为何大家出门的心愿如此决绝,就连真的会被堵成“鸳鸯锅”也不在乎了? 当然,没人愿意被堵,大家反复规划出门路线和时间,就是不想在高速公路上“凑热闹”,但是搁不住车太多而诗和远方太美。 网友们描述或吐槽“堵成鸳鸯锅”的感受,既是对交通现象的戏谑表达,也折射出中国人注重团聚的文化基因。这样的集体奔赴、集体“抱团”不应被取笑,而应被共情——事实也如此,很多人体恤着奔波者的辛劳,更深情祝福着奔波者。 说起来,高速公路是交通网线的延伸,也是国人情感脉络的延伸。挂着各地车牌的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编织”的是属于中国人的一份柔软的情怀。 9月30日,笔者也和家人从出了远门。为了避开车流高峰,我们特意凌晨五点多出发,一路向西北。好在这一次“赌”对了,路上车不多,几个小时后便抵达目的地:妻子的家乡。在乡间小道上,一辆跟着我们车许久的当地车突然冲到前面,开车的汉子用乡音大声提醒:“朋友,你刹车灯有问题!”一声招呼,暖意上心头。 这番返乡,一为探望老人,二为参加妻子“亲同学”的娶媳宴。车子进村,村子里的老人都迎了上来,围成一圈,嘘寒问暖,回忆昔日年华,牵着的手久久不放。这一天,进村的车越来越多,村子里,酒香气和喧哗声赶走了日复一日的寂寞。 这一天,也有无数游子在“村庄”或“小镇”里和最亲的人久别重逢。这一切“往来”不仅稀释了所有的辛劳和曲折,也让途中的等待变得有意义。 这是一份共同的经验——朝着“家”与“远方”奔赴,人们最终记住的不是拥堵,而是背后的牵挂与向往。 年复一年的奔赴,不是为了证明我们的车轮可以抵达多远,也不是为了证明时间的尽头是什么,而是为了展示我们的爱有多深沉、我们的胸怀有多宽广。就此而言,“鸳鸯锅”在路上制造的“甜蜜烦恼”,终究汇入了世间的万千港湾,让我们彼此怜惜、彼此珍重。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编辑 尹曙光 审核 官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