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乘车出门游玩 坐车时玩手机、用电子设备看剧等 都能帮大家度过漫长车程 但是,“一看手机就晕车” 却是很多人的困扰  人为什么会晕车? 手机自带的“防晕车”功能 到底有没有用? 日常怎样预防晕车? 01 人为什么会晕车? 晕车在医学上使用的名词是晕动症,表示人体暴露在刺激性的运动环境中(不管是坐车、坐船还是坐飞机)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反应,如头晕、疲倦、出冷汗、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过度换气等。 尽管大家对晕动症的症状都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但对它的成因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晕动症生理机制有多个相互补充的假说解释,其中感觉冲突学说和神经不匹配学说目前证据较为充分‌。 获得最广泛认可的是感觉冲突学说:当感觉系统感知的运动信息相互矛盾;视觉、动觉以及位置觉等实际传入的感觉信息和人体根据以往经验所预期的感觉信息之间产生矛盾,都会导致晕动症发生。  简单来说,就是在乘车时,眼睛看到的景象和大脑所接受的信息产生了冲突: 前庭:你动了 眼睛:你没动 这种不一致的信息会让大脑混乱,进而产生头晕、恶心的症状。通常,车辆越密闭,晕车的感觉就越明显。 02 为什么开车不晕 坐车却有可能晕? 简单来说,司机握着方向盘脚踏油门主动掌握汽车,身体产生的每一个动作都在通知大脑:我们在动哦,我们真的在动! 而大脑只要能感知到人的动作和运动之间的关联,对方向改变与加速减速都有预判,就能得过且过觉得一切都是和谐的,人也就不容易产生晕动症。 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容易晕车,4岁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发育还不完善,4岁后才开始不断趋于完善,直到16岁完全发育成熟,随着前庭功能的逐步完善,孩子晕车的症状可能会越来越轻,甚至消失。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很多手机都开发了“防晕车(显示车辆运动提示或晕动舒缓显示)”功能。这到底有没有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头晕专业组长林华表示,开启手机的防晕车功能后,能在手机屏幕两侧看到一些“小泡泡”,这些泡泡能跟随汽车移动。这时,人的视线也会随着“小泡泡”移动,和前庭所感受到的汽车移动相匹配,晕车症状就能有所减轻。 不过,这个功能对重度晕车的人作用不会太大。林华提醒,如果在乘车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且持续不缓解,甚至是肢体麻木无力、说不清话,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你时常晕车,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有些药物会影响驾驶安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说明书标注了服用本品后,不得或不建议驾驶机动车、进行高空作业和操作精密仪器等字样,建议服药后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