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湘潭一位餐馆老板杨先生,多年如一日照顾发小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小锦(化名),受到全网关注,不少网友为杨先生的善举点赞。 10月9日,封面新闻联系上杨先生,他告诉记者,自2018年与小锦相处至今,他们已成为不可分离的家人。以后,他会一直带着小锦,照顾他。 杨先生(右)和小锦(左)。受访者供图 1一句托付,七年照顾 杨先生今年52岁,在湘潭经营着一家“永州血鸭”店。店面不大,就在小巷子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却对这家店铺有极深的印象,“店里有个爱笑的特殊小伙子”。 客人们印象中,这个爱笑的特殊小伙子,就是杨先生的“孩子”——小锦。“小锦今年21岁了,身高1米62,胖胖的,非常可爱。” 说起小锦,杨先生十分自豪。虽然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多年相处下来,已经情同父子。 杨先生告诉封面新闻,他和小锦的亲生父亲是自幼相识的发小,都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杨先生外出打工,两人的联系少了许多。 小锦从小患有智力三级残疾,他的生活自理、学习能力及社交能力等远不及正常的少年人。2018年,小锦初中毕业,小锦的父亲辗转找到了当时还在株洲做餐饮生意的杨先生。 “因为小锦天生存在智力障碍,所以读书成绩不太行,初中毕业后,他父亲就想让他来株洲跟着我学厨。”一句朴素的嘱托,便开启了长达七年的守护之路。 从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入手,杨先生每天为小锦示范如何整理房间、扫地、擦桌、与人交流等。“教他就像种一棵树,要有耐心,一遍不行教二遍、三遍,等他慢慢长。”杨先生说。 2020年,小锦的父亲因病去世。小锦母亲又常年在外务工,无法照料小锦,杨先生直接担起了照顾小锦的担子。 小锦生病,杨先生带着他就医。受访者供图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洗澡、洗衣服用水之后,不会关水龙头,我就一遍遍地给他说、示范,还给他设了奖励。比如记得关水了,给他买想买的东西等等。”杨先生说。 为了激发小锦学习的积极性,杨先生设立“奖励机制”。“不是工资,有金钱的奖励也有物品的奖励,是一种成长的认可。”这种正向激励逐渐奏效,现在的小锦已基本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也基本没有困难。 “每天早上7点他自行起床烧水、整理环境,并在客人到来时主动打招呼、通知厨师上菜。他现在看起来就和我们正常人一样了。”杨先生说。 对于杨先生照顾小锦的做法,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十分支持,时不时为小锦买新衣物、零食等。“之前我自己儿子在上学的时候,还会带着小锦一起去学校上学。现在虽然他人在外地,但也经常给我们打电话问小锦的情况,叮嘱我们照顾好他。”杨先生说。 在餐馆帮忙的小锦。受访者供图 2“彼此离不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杨先生关闭了位于株洲的餐馆,小锦也回到湘潭老家独自生活。 “大概一年多的时间,小锦一个人在老家生活,虽然我们时不时去看他,但始终不是时刻照顾。”杨先生回忆说,那一年多的时间里,小锦的体重从160多斤降至120斤左右,只能勉强照顾自己。 “瘦得我都不敢认。”杨先生说,看到小锦的生活状态,他心疼不已。在新餐馆开张后,他第一时间就把小锦接到身边。 “有一次,我和他开玩笑说饭店不开了,他一下子就急哭了。”之后杨先生向小锦解释只是玩笑话,但也让他彻底意识到“小锦已经和自己是不可分离的家人”。 “这是我的崽”,这是杨先生给客人介绍小锦时的话,也体现着他对小锦家人般的感情。 “小锦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比普通人学习能力稍微慢一些。”采访过程中,杨先生多次强调,对于小锦的未来生活,他并不担心。 “这几年我们每个月都会把给他的金钱奖励发给他妈妈,帮他存起来。除了这些,当地政府也有一些扶持和帮助。”对于未来,杨先生表示,会一直带着小锦,“只要我还在,他就不会没地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