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23日)迎来霜降节气,也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此刻,“冷”是南北共同热议的话题,因为10月以来,东部多地迎来寒潮降温天气,网友大呼“直线入冬”。 面对严寒,有人拿出了取暖器,有人打开了空调制热模式,还有人开启了家里的自采暖壁挂炉。 而北方多个城市已经提前供暖,如山西长治市沁源县提前了半月之久。医院这样的场所更是“冷不得”,有的已经提前一个月开始供暖。 10月21日,山东临沂供热企业已完成对供暖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保养 有人认为今年将是个冷冬,但是国家气候中心给出了相反的预测。对此,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对红星新闻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平均气温偏暖与气温波动性增强并不矛盾。 取暖各出招,自采暖上周末就打开壁挂炉 昨日,河北保定降下鹅毛大雪。上午,受冷空气影响,保定涞源县出现降雪天气,最低气温降至0℃。河北省气象台预计,夜间张家口和承德两地的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10℃到-5℃,提醒市民适时增添衣物,预防感冒。 涞源县的邱女士(化姓)告诉红星新闻,雪昨天停了,今天没有再下,但温度依然很低。今天早上,她“躺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决定今天拖出油汀采暖。 北京的侯先生则过得“挺舒服”。他所在小区是自采暖,今年他“破天荒”地在10月18日就开启了家里的壁挂炉,而去年他家是拖到11月底才开的。“国庆一回来就冷得不得了,已经检查好壁挂炉上好水‘蠢蠢欲动’,后面回暖了些,但上周末降温实在有些扛不住,就开了。” “本来这周开始看天气预报,周末能回温一些,结果新一轮天气预报说这周末又要大降温了,这暖气真是开对了。”侯先生说。 小区集中供暖的李女士(化姓)就没有侯先生那么“舒服”了,她开启了几乎没用过的空调制热模式。她说,半个月前就开过两个晚上,上周末实在太冷,她已夜夜开空调至今。不过,她办公的写字楼和市内许多商场等公共场所已经开启了空调制热。“工作日就夜里开,白天可以蹭公司的。但这电费着实吃不消啊,夏天的制冷模式还没停用多久呢。” 会是冷冬吗?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相反 据“中国天气”,本月25日至26日,又将有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导致北方大部地区未来7天气温都将低于常年同期正常水平,华北多地最高气温大多不足15℃,东北、华北北部最低气温不足0℃。江南等地未来7天气温也维持在较常年同期小幅偏低的状态,最高气温在20℃左右,早晚凉意更明显,最低气温仅10℃至15℃。 今年会不会是冷冬? 冷冬和暖冬有一套国家标准明确定义。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 10月19日,哈尔滨志愿者团队在雪中开展候鸟护飞行动。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也表示,近期北方确实偏冷,表现为近10日平均气温低于常年同期;但如果拉长到近30日,平均气温并没有偏冷,甚至偏暖。由于前期9月份气温相对偏高,“需要”有这样的断崖式降温,把气温拉到正常秋季的状态。秋季的气温变化过程也正有这样“过山车式”的特点,可能降温之后又回暖,直到进入冬季,冷气团完全稳定控制。 许小峰指出,上述预测与最近大家体感的冷度并不矛盾。气候变化之下,气温波动性越来越大,于是大家在断崖式降温时感觉到特别冷。但从平均来说,气温是稳定,乃至偏高的。 红星新闻注意到,拉尼娜事件即将发生。章大全预计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一般而言,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然而,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甚至出现暖冬,如2020/2021年冬季。 章大全特别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受其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多地提前供暖,有医院提前一个月 与寒潮一起提前到来的,是供暖。 供暖本就较早的东北积极响应。据《吉林日报》,截至10月17日0时,吉林全省48个市县已全部开栓供热,较上采暖季平均提前3天。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已开始采暖 还有多个地区提前更久:山西大同市于10月12日提前13天开始供暖;山西长治市沁源县于10月15日提前15天开始供暖;甘肃敦煌市于10月20日提前12天开始供暖。 在北京,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已督促各供热单位月底前完成调试,确保11月1日具备供暖条件。 北京的官方采暖开始时间为11月15日,但北京最近数年时有提前供暖。根据《北京市临时调整采暖期时间程序规定》,预测法定采暖期前后的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或遭遇强降雪等可能对居民生活保暖产生重要影响的天气,北京市可以提前或延长供暖。 更南边也有地方提前开栓。据山东临沂市住建局网站,当地提前做好供热准备工作,中心城区计划11月1日热态运行、县城计划提前5天热态运行。 北方还有多地宣布进行注水试压测试,并将密切关注实时气温,在气候会商综合研判后适时开启供热。 某些重点场所更是如侯先生一样,开始自我“提前供暖”。医院即是一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对寒冷刺激更为敏感,低温可能诱发病情波动甚至并发症。红星新闻检索到,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甘肃华池县中医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等都宣布已开启供暖,均比官方集中供暖提前一个月左右。 近几年,提前供暖的现象越来越多。但许小峰指出,提前供暖并不能与冷冬画等号。是否提前往往取决于供暖日前后短期的气温状态:如果恰好有寒潮,就会提前。越来越波动的气温会让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张寻 审核 冯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