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内容带有强烈暗示意味的“擦边”导航语音包,正在网络平台售卖。它们将标准行车指令替换为“女友式”挑逗或“御姐式”调侃,以一杯奶茶的价格,吸引着寻求新奇感的驾驶者。  这门生意看似只是增添了驾驶途中的“趣味”,却可能涉嫌违规,甚至违法。  9.9元的“女友陪驾”服务热销 在某主流电商平台,输入“导航语音包”,搜索结果中夹杂着不少封面暧昧的商品。这些商品图多为动漫女性角色,配以“私人订制”“专属女友”等宣传语,销量高的已显示“超过一千人付款”。 除了真人录制,一些商家还打出了“AI克隆明星声音”的招牌,声称可以定制任何你想要的明星声音,无论是某著名相声演员的调侃,还是当红女星的温柔细语。  记者随机点开一家店铺,其商品详情页展示了多种音色选项,并承诺“保护隐私、发货快”。与客服沟通时,对方为自动回复,直接引导付款并备注邮箱。 记者随机点开一家店铺,与客服的沟通全程为自动回复。记者花费9.9元下单后,邮箱立刻收到了一个压缩文件,内含上百个MP3音频片段和一份“安装教程”。这些音频文件的命名十分直白,例如“超速-喘息”、“到达-奖励”、“右转-温柔”等。  在路测中,这些语音将标准的行车指令,用一种刻意压低、仿佛贴在耳边的声音进行播报,并夹杂着明显的喘息和拖长的尾音。例如,它会将抵达目的地的提示,扭曲为带有下一步暗示的私密邀请。整个过程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具有挑逗性的暧昧氛围。 律师:不仅是违规,更是违法 这项生意的新玩法,也带来了更复杂的法律问题。河南金纬律师事务所张扬律师表示,利用AI技术克隆他人声音并用于商业目的,构成了对他人声音权益的严重侵犯。 “声音作为人格权的一部分受到法律保护。”张扬指出,“AI克隆声音不同于简单的模仿,它能高度逼真地复制他人声音的特质,侵权性质更为恶劣。如果商家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明星声音制作语音包牟利,不仅侵犯了明星本人的声音权,还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  他补充,这种行为甚至可能触及更深层次的法律问题,例如用于训练AI模型的声音数据来源是否合法。 除了知识产权的纠纷,这些语音包最直接的风险,是会影响操控方向盘的驾驶者。 张扬强调:“导航的首要功能是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保障安全。带有强烈性暗示和挑逗性的语音,极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并可能诱发不安全驾驶行为。” 同时,这些打“擦边球”的语音内容,也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根据《电子商务法》等相关规定,平台对平台上的商品负有审核与管理责任。对于销售此类信息的商家,平台应当履行其监管职责,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来源:大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