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强化师生地震灾害应急避险意识,提升自救互救与有序疏散能力,荣县乐德镇初级中学校关工委于2025年10月29日上午8点40分,组织全校278名学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此次演练以“生命至上,预防为主”为核心原则,全程模拟真实地震场景,实现了安全、高效、有序的预期目标。 演练前一周,学校成立以校长为总指挥的演练指挥部,下设组织协调组、疏散引导组、抢险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及宣传联络组,明确各组职责分工。依据学校占地面积、教学楼布局及学生分布特点,指挥部制定专项方案,科学规划2条疏散路线,避免交叉拥堵,并在楼梯转角、安全出口等关键位置布设引导标识。 各班级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前置教育,教师结合案例讲解地震预警知识、“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险动作及疏散注意事项,组织学生熟悉路线图,为演练筑牢认知基础。 8点40分,第一声警报信号(避险信号)骤然响起,演练正式启动。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教师指导下,双手抱头、弯腰屈膝,就近躲在课桌下方,利用桌体形成有效防护,整个过程仅用时15秒。20秒后,第二声警报信号(疏散信号)发出,震后疏散阶段开始。各班级按预定路线有序撤离,班主任在前带队、科任教师在后护尾,学生保持低姿前行,双手护头,沿墙壁右侧快速移动。疏散引导组教师在楼梯口、一楼出口等关键点位值守,及时提醒“放慢速度、注意脚下”,确保队伍衔接顺畅。针对行动不便的学生,提前安排专人协助疏散,全程无遗漏、无拥挤。 8时41分50秒,最后一名学生安全抵达操场指定区域,全体278名学生均完成疏散,用时仅110秒,远超“中学生2分钟以内完成”的标准要求。各班班主任立即清点人数,核实无误后向指挥部汇报,抢险救护组同步开展模拟伤情处置与心理疏导演示。 演练结束后,总指挥在操场主持总结会议,对演练的高效组织给予肯定,指出全体师生反应迅速、操作规范,展现了良好的安全素养。同时针对个别学生疏散初期动作不标准、低楼层班级与高楼层班级衔接稍显仓促等问题,提出三点改进要求:一是增加随机演练频次,强化肌肉记忆;二是细化路线衔接方案,优化撤离时序;三是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提升自救能力。 此次地震疏散演练,既检验了学校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又让全体学生熟练掌握了地震避险与疏散的核心技能。荣县乐德镇初级中学校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把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持续完善应急机制,用常态化演练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为师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荣县乐德镇初级中学校关工委 撰稿:何明鲜 审核:姚向东 2025年10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