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宠物也能做针灸了。随着国内宠物行业的繁荣,“中兽医”正悄然回归大众视野,专科门诊越来越多,成都在其中领先全国,开办起两家纯中医的宠物医院。 早在西周时期,便有“兽医”一职的记载。千百年来,中医被广泛用于治疗马、牛、羊等经济动物。然而近几十年,中兽医因人才凋零与自身局限等问题,一度出现“断层”现象。 如今,随着宠物医疗需求日益多元,中兽医——尤其是针灸疗法,正凭借其在临床中的独特优势,重新赢得关注,更耐人寻味的是,这门传统瑰宝也在欧美日等地悄然扎根,形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独特格局。  接受艾灸治疗的狗狗 针灸架上的萌宠: 从瘫痪到奔跑,不可思议! 10月30日上午,成都“三合宠物中医馆”内,一只法国斗牛犬与一只马尔济斯犬静静趴在针灸架上。它们一因椎间盘突出导致瘫痪,一因髌骨脱位而跛行——这类神经与运动系统疾病,恰是中兽医擅长应对的领域。 兽医师王苇俯身,将数根细如发丝的银针刺入法斗背部的穴位,部分银针连接电针仪,他又轻旋旋钮,调整强度。“不太疼,针感类似蚊虫叮咬,动物大多能安静接受。”他一边操作,一边向一旁的学生解释道,“宠物与人的针灸基础理论相通。研究证实,针刺穴位可让机体产生内源性的镇痛、抗炎或促进血液循环等疗效,电刺激则能增强这一效果。”  王苇为学员们讲解宠物针灸 几个疗程后,原本无法行走的法国斗牛犬已能蹒跚慢跑,马尔济斯犬的主人王先生也表示,爱犬经中医理疗后跛行显著改善。在城市的另一端,“汪喵太医堂”里,也常见猫狗针灸的场景,此前一只全身瘫痪的柯基,经二十日中医治疗,从颈部活动到下地奔跑,其康复过程曾感动众多网友。 随着宠物角色从“功能型”向“家人型”转变,主人希望宠物能有更长的预期寿命,中兽医正迎来新的时代契机。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中国犬猫数量已达1.24亿只,2023至2024年的数据则显示,7岁以上老年犬占比23%,预计未来三年将有超3000万只宠物迈入中老年。  做针灸的猫咪 市民陈女士家中一只七岁公猫两度经历尿闭与肾衰竭。在西医抢救控制病情后,她选择以中医理念进行长期调护:调整饮水、饮食与环境,增加陪伴,辅以中药调理。“它早已是我的家人,”她说,“我愿意陪它好好老去。” 中国兽医协会中兽医分会会长、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博导史万玉教授告诉记者,“猫、狗等小动物寿命越来越长,各种慢性病、老年病随之增加,而中兽医利用针灸、推拿、中药、食疗等疗法,在治未病、慢性病、老年病等方面具有优势。也正是因为宠物行业的蓬勃发展,延绵数千年的中兽医在一度‘断档’之后,走上了复兴之路。” 墙内开花墙外香: 跨越国界的传承之旅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兽医”的记载。数千年来,先民善用中医方法治疗马、牛、羊等经济动物。今年10月于中国举办的第27届国际中兽医年会上,一个现象引人注目:一些与会嘉宾惊讶地发现,会场内出现了大量西方面孔,重要奖项也多有外国专家斩获。当听了“洋中医”们的报告,史万玉也不禁感叹:“他们不仅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同样非常扎实。”  第27届国际中兽医年会 (供图:东南部兽医平台) 这一令人深思的现象,折射中兽医在故土一度“断层”,而又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独特历程。 史万玉回顾,直至二十世纪80、90年代,中兽医仍广泛活跃于田间地头,为马牛驴骡等经济动物治病。但随着机械化替代畜力,养殖业也向规模化推进,且抗生素普及,而宠物行业尚未兴起,中兽医一度陷入“无兽可医、无人愿学”的传承困境。  四川中兽医尹华江(来源:《兽医导刊》2011年第12期) 除了人才断层,其自身局限也制约了发展。原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主任刘钟杰曾指出,相比西医直接注射给药,中医还需煎煮、投胃管、灌服等繁复工序,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沦为“备选”。用的人少,想学的人自然更少,于是中兽医发展进入了恶性循环。 当中兽医在国内面临危机之时,海外却逐步建立起完善体系。日本于1974年成立“日本兽医针灸学研究会”,二十世纪90年代又陆续成立了两个以推广中兽医为目的学会,相关从业者据估计已超1300人。同在1974年,美国成立国际兽医针灸协会,并与中国密切交流、学习。1988年,美国兽医学会正式承认针灸是一种治疗动物疾病很好的方式。如今,多所美国高校开设中兽医课程,全美从业者估计已达数千人规模。此外,巴西、英国、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也相继成立兽医针灸组织。  《兽医导刊》2011年刊文,彼时中兽医正遭遇人才断层危机 中兽医在海外赛马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其疗法不涉及违禁药物成分,能帮助马匹通过严格检测,因而广受欢迎。 这一全球传播历程,与学者谢慧胜的努力密不可分。1994年赴美留学的他,以针灸与中药治愈多匹被西医判了“死刑”的马匹,令西方兽医界震撼。1998年,他在佛罗里达州创立全球首所以中兽医和整合兽医教育为主的兽医大学“CHI University”,迄今已为75国逾万名兽医提供培训。 CHI University也吸引着众多中国兽医的目光,曾赴该校深造的世界中兽医协会理事会成员、成都中兽医任秋敏坦言:“他们在正儿八经地推进中兽医,研究得很深,加之当地赛马业发达,为其发展提供了土壤。”学成归国后,她亲历了中兽医在国内的复兴之路。 从几十人到上千人: 中兽医本土复兴进行时 “过去十余年,中国宠物行业迅速崛起,我在2018年入行时,正赶上养猫热潮。”任秋敏回忆道,中兽医借此东风重回大众视野,2018年时全国活跃的中兽医仅几十人,次年已接近200人。多位业内人士推测,如今这一数字已跃升至1000多至2000人。  任秋敏为狗狗做针灸 人才培养体系也逐步重建。自2019年起,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四所高校先后申报恢复或开设了中兽医本科专业。2023年,国内首批中兽医专业本科毕业生正式步入职场。 《2024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兽医科室正成为中高端宠物医院的“标配”,全国已有2000家宠物医院设立相关科室,74.94%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从从业结构看,“80后”“90后”兽医师构成中兽医的中坚力量,占比超七成,“00后”从业者也逐年增多。 多由综合性宠物医院分立而来、专事中兽医的宠物医院开始崭露头角。前有沈阳的“宠三里中兽医馆”,后有2024年7月和2025年3月在成都开办的“汪喵太医堂”和“三合宠物中医馆”。史万玉观察到,全国此类纯中医宠物医院或已达5家。 汪喵太医堂店长肖淑媛介绍,其院内3名中兽医的接诊量已从每日零星几例增至高峰期的40余例,甚至需限号分流。三合宠物中医馆负责人赵庆东也表示,开业后凭借口碑传播,慕名而来的宠物主越来越多,接诊量上升约30%。  赵庆东 为何选择独立发展?肖淑媛坦言,中兽医在综合医院中常处辅助地位,中西医虽可互补,但理念存异。自立门户一年多来,运营情况已证明其可行性。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本为人把脉的赵庆东,则是因放不下中医情怀,同时他在临床中愈发意识到中兽医的优点,认为办一家纯中医的宠物医院确有必要。 “大家不敢尝试,我们愿做先行者。”任秋敏说,“我们想告诉同行:这条路,不说多好,但确实走得通。” 宠物医疗行业正达成共识:中兽医展现出长远的发展潜力,未来或将形成急重症倚重西医,而中医在“治未病”及慢病、老年病管理中发挥所长的互补格局。更有观点指出,中兽医将逐步融入宠物的日常保健。与此同时,中兽药市场正稳步成长,当前规模已破80亿元,有机构预测,到2026年有望增长至136亿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 人才、认知与未来的出路 机遇之下,挑战犹存。赵庆东指出,中兽医目前市场占比仍低,核心制约在于人才短缺,以及缺乏现代科学方法的系统验证。肖淑媛同样坦言,人才匮乏限制其医院进一步扩张——“掌握宠物针灸等技术并不难,但成为合格的中兽医,需要扎实的中医理论根基。”史万玉亦感慨:“很多医院都想做中兽医,却苦于招不到人。” 如何破解人才困局?史万玉介绍,去年于成都举办的中国兽医协会第二届中兽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上,启动了《推进中兽医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规划--中兽医人才发展百千万工程》,旨在培养一支有体系、有层次、素质优良的中兽医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宠物主对中兽医的接受度仍有待提升。《2024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仅有不到四成的宠物主人不需要进行客户教育;近六成则是在别无他法时才会尝试。目前中兽医营收能力相对其他科室来说也比较薄弱,中兽医流水占医院总流水5%以下的达47.14%,占比5%~10%的达28.32%,20%以上的不到5%。 来源: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