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办公室 自贡融媒记者 钟小璐 导语:截至2025年10月底,自贡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实地调查与数据审核录入工作已基本结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已完成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三普”)登记的2404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工作,并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21处,新发现率达13.31%。此次普查成果不仅丰富了自贡作为“千年盐都”的文化底蕴及资源藏量,还为后续相关部门科学评估文物资源现状、完善文物保护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普查不仅全面核实、更新了自贡市既有文物档案,更在新发现方面取得成效。新发现的321处文物点类型丰富,古文化遗址58处,古墓葬29处,古建筑60处,石窟寺及石刻3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9处,其他4处。涵盖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六大类。 洞云村汉代崖墓群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321处文物点成果丰硕、亮点纷呈,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类型体系更趋完整,历史序列得到显著延伸。新发现文物涵盖六大类别,结构均衡,分布广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时代跨度实现了从战国秦汉崖墓、三国两晋南北朝水利设施,到明清古建筑、近现代工业遗产的近2000年连续贯通,极大完善了自贡的历史文化延续序列。 邓萍故居二是“盐都”主题尤为突出,专题遗产内涵深化。新发现高度聚焦自贡核心文化特色,新发现盐井(天海井、天福井)、盐道(月形村盐马古道)、盐商宅(土门村盐商古宅门墙)等等一系列盐业相关遗存的系统发现,从生产、运输到商贸生活,全方位丰富了“千年盐都”的文物实证与文化脉络。 久大模范制盐厂厂部旧址建筑群三是近现代遗产取得突破,填补重要调查空白。 新发现的139处近现代史迹中,近现代水利设施(渡槽、水库大坝)与工业建筑(如久大模范制盐厂旧址)为首次集中发现,不仅凸显了自贡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更填补了工业与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系统性空白。 自流井雨台山医院旧址四是寨堡群集中被发现,为军事与社会史研究注入新证。本次普查在荣县境内新发现一批保存较好、类型丰富的古寨堡,不仅从空间上印证了宋元时期自贡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布局,更以其集群性、系统性显著地提升了相关研究实物资料的完整度。这些寨堡既是古代军事布防格局的直接反映,也为深入探究当时的地方社会组织形态、民间自治能力及人口流动提供了珍贵样本。它们生动记录了宋元以来荣县地区社会的结构变迁与民众生活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以及较高的研究意义。 大石门摩崖造像目前,自贡市“四普”工作重点已转入数据复核收尾、新发现文物公布认定及成果转化应用阶段。下一步,市相关部门将以此次普查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强化各级文物的常态化保护与监测。同时,将积极探索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结合地方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需求,通过数字化展示、主题展览、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推动更多普查成果及时转化,让曾经“沉睡的文物”走进公众视野,成为讲述自贡故事、彰显地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编辑:王娉婷 编审:喻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