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女士是杭州人,30多岁。前段时间,王女士一家三口先后“感冒”,不得不叹服于换季的“威力”。 最先“中招”的是王女士老公,那天整理完衣柜,不停揉鼻子、连打四五个喷嚏,还流清水鼻涕,吃了3天感冒药却一点没好。没过两天,王女士也犯了毛病——咽喉处痒得像有小虫子爬,而他们的女儿症状更严重一些,鼻塞、总是忍不住清嗓子,晚上还因为鼻子不舒服,翻来覆去睡不好。 既然当感冒处理没效果,会不会是其他问题?上周,经人推荐,一家三口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胡未鸣副主任医师的过敏性鼻炎专病门诊。 一番询问,胡未鸣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天气逐渐转热的时候,王女士把秋冬季的衣服洗晒后装了樟脑丸收好。知道今年的入秋时间后,他们按照以往的习惯提前将长袖衬衫与薄外套晒了晒。没想到天气转凉快得出乎意料,长袖衬衫和薄外套已经“不顶事”了,又遇到连续阴雨天,厚衣服没来得及好好晒晒就直接穿了。 结合鼻内镜检查,胡未鸣看到三人的鼻腔黏膜苍白水肿,加上过敏原检测结果,最后诊断全家均是由尘螨和樟脑丸残留引发的过敏性鼻咽炎! 胡未鸣向他们解释,衣服存放的长期密闭环境中藏了两种会刺激耳鼻喉的“隐形刺客”:首先是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衣柜潮湿易滋生尘螨、霉菌,即便衣服收纳前洗过,它们的代谢产物,如尘螨排泄物、霉菌孢子仍粘在纤维上。穿衣服时,这些颗粒飘进空气,经鼻子、喉咙吸入,触发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鼻痒、喷嚏、咽痒;其次是化学物质残留,收纳用的樟脑丸、防虫剂含萘或对二氯苯,衣服与这些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混放,化学物质会粘在衣服上。穿着时化学物质挥发成气体被吸入,既直接刺激鼻、咽黏膜,又诱发过敏,加重耳鼻喉不适。 “秋天本就是易过敏季,加上换季衣服没晒直接穿,尘螨及化学物质刺激,过敏性鼻咽炎就发生了。” “与换季衣服没晒直接穿有关?但是这段时间大晴天的日子太少了啊……我们一家三口算不算天气的‘受害者’?”王女士自我调侃道。确实,今年入秋以来,杭州阳光灿烂、秋高气爽的日子特别少。据报道,入秋以来的20多天里,大半的日子里白天很难晒到太阳,总日照时间之少,位居历史前几位。 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胡未鸣说,发生过敏应立刻脱离过敏原,王女士一家三口应先换掉可疑衣物,穿干净无异味的棉质衣物;鼻痒、咽痒时用37℃左右的生理盐水冲鼻,每次200-300ml,温水漱口,减少过敏原残留;若皮肤痒可涂炉甘石洗剂,但不可用于破损皮肤。 同时,需要清洁环境减少刺激,衣柜通风至少30分钟,用带HEPA滤网的吸尘器清理衣柜角落(尘螨易藏处)。如果有空气净化器就开强效模式,过滤尘螨孢子、化学挥发物。 另外,还需遵医嘱使用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 每年换季,门诊都会碰到因尘螨引发不适的患者,经耳鼻喉科医生评估明确尘螨过敏后,可尝试脱敏治疗。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尘螨过敏原的接触剂量,让身体慢慢适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减少过敏反应,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胡未鸣建议,预防过敏,收纳衣物前应洗透、晒够,用除菌除螨洗涤剂、30℃以上的温水洗衣服;洗后放太阳下晒6小时以上,通过紫外线杀螨防霉,晒完轻轻拍打,抖掉死去的尘螨,因为尘螨尸体也可能致敏。同时可选择合适的天然防虫剂,用透气布袋装着放衣柜角落,不要贴着衣服;衣柜注意防潮,潮湿易长霉菌,可放置除湿盒,使湿度低于50%,并优先用真空压缩袋收纳衣物,减少空气残留。 换季衣服晒后再穿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康习惯,紫外线杀灭尘螨的同时,可使化学物质的刺激性气味随风飘散。晒衣物的最佳时间是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此时紫外线最强。一般超过3小时即可。 “随着气温进一步走低,存放的呢大衣、羽绒服等也将上身,趁着大晴天的日子,抓紧提前晒一晒。”胡未鸣建议。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宋黎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