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拥有1400万粉丝的网红博主“影视飓风Tim”因一则相亲角的视频陷入争议。 视频中,博主Tim应网友提议,带着一份“精简版”简历现身杭州万松书院相亲角。简历上,他隐去了海外大学学历、公司CEO身份,将父亲职业简写为“快递相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引发网友质疑其“反向凡尔赛”。   11月15日深夜,Tim出镜对此事做出回应,表示这是一个比较整活或者幽默向的节目,只是为了回应粉丝诉求,视频被营销号二创剪辑混淆了原意,导致很多人产生误解。 他说:“以后视频要增加更多的注释,去解释明白拍摄的环境,也规避这种有争议的议题。”还多次强调:“我真的不是坏人。”(据11月15日钱江晚报)  Tim的这段“体验相亲角”的视频,此前很多博主都拍过类似题材,而他一拍就引发争议,主要原因在那份“春秋笔法”的简历上。很多关注Tim的粉丝都知道他家境优越,事业有成,父亲是圆通速递总裁,他自己是英国肯特大学电影系毕业,现在也是创业公司的CEO。相亲简历上却故意模糊真实信息,用“国内初中毕业”“职业为摄影师”“父亲职业与快递相关”等标签,将自己包装成“条件不好的男性”,仿佛就是暗示相亲角里的家长们“有眼不识泰山”。 这种预设本身就缺乏平等沟通的态度,暗含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将大龄青年、普通家庭的婚恋焦虑、现实选择置于被批判、被观察的位置。不管Tim及其团队的初衷为何,普通人会觉得被冒犯,实属正常反应。 Tim的回应态度堪称诚恳,但却回避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那份引发争议的简历。他称简历是编导按照模板制作,这恰恰就戳中了问题的核心。如果整件事是有剧本的“整活”,相亲角中被拍到的大爷大妈都是知情的,是配合表演的,那这段内容就属于摆拍,理应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否则就是违反了相关规定。如果被拍到的人并非完全知情,那么这份隐瞒关键信息,测试他人反应,挑起话题的简历,无疑就是对陌生人的戏弄。 当前的相亲市场中或许的确存在“功利化”“表面化”等问题,但无论如何,婚恋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是人生大事,相亲角里的每一位参与者,无论是替子女操心的长辈,还是寻觅伴侣的年轻人,都带着真挚的期待。将这种期待当作“整活”笑点,用信息差制造戏剧冲突,本质上是对他人情感的不尊重。 不可否认,搞笑整活是当下视频创作中的流行玩法,但搞笑不能没有边界,“整活”不能变成冒犯。当创作者把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现场,把他们的真实感受、情感需求当作创意素材时,就应当格外谨慎。Tim在科技影像领域的确表现优异,作品也屡受好评,但涉足社会议题时,显然还需要保持敬畏之心,体现更多对普通人的共情与尊重。 Tim在回应中反复说“我不是坏人”,这其实无需强调。即便是批评他的网友,大多数也都是“对事不对人”。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便是优质内容创作者,也可能在创意探索中踩线犯错。做错了事,道歉改正,吸取教训,下一次做得更好,才是正向的成长。 Tim花了那么长时间自辩,也应该可以拿出几秒钟来道歉反思。真实的世界不是片场,普通人不是整活工具,好的创意应当传递善意、引发思考,而不是制造对立、消费焦虑。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错在哪儿,明晰内容创作的边界,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理解,让创意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而非隔阂与误解的鸿沟。 (来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