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西秦会馆

爆料、咨询:18909006163
广告、合作:13990030637
楼主: 梦恋

[户外旅游] 顺江逆河万里行(旅行散记连载)

[复制链接]

98

主题

4209

帖子

13

听众

Rank: 9

积分
11633
威望
45 点
铜板
7309 枚
西秦金币
0 个
鲜花
2 朵
单位

自流井中山口腔门诊部(已退休)

在线时间
14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7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1: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五八:恩阳古镇是红都

   从巴中沿巴恩快速通道,仅三十余公里,便直达恩阳古镇的游客中心。巴中机场也邻镇而建,足见当地对此的重视。恩阳古镇位于两水合流的汇口,形如半岛。隔河远望,虽在晴岚薄嶂之下,恩阳河两岸风光仍尽收眼底,一片片高高低低的屋脊混杂在林木的绿荫中。从中心到坡下河边的老码头,已建成了一条商业街直通起凤桥。这座承载着彩凤飞天传说、建于清朝中期的石桥属大型廊桥,看上去非常气派,奢华得和附近的道路环境都不配套,应该是才翻修过。过桥左手方,顺石板而下即老榕树码头,古榕树郁郁葱葱,宛如古镇的守护者。这里曾是恩阳古镇繁华的渡口,是历史的见证。

   进入古镇核心,老街的红色遗址、红色基因处处可见。进街不久,兄弟忽然问我:“这两个山字重叠写,怎么读?” 我扫了一眼,正待念出,忽觉不对,才说:“也难怪你,这是当年的繁体字和从左到右的传统竖书。” 从最下面那一排宽于上面两排的石料就可看出那是基座,而且从上面刻的从左到右的小一号的字可知,这是红三十军政治部制的石质标语碑。本意是竖书四行,每行两字:“祇有革命才是出路”,是用双钩手法镌刻的。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间,徐向前、李先念等在此建立苏维埃政府。仅十八万人口的恩阳就有三万人参加红军,六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八千余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红军英勇小米**再造中华荣光,百姓风流粗茶淡饭尚思家国兴亡” 这幅对联深刻地体现了当年军民一心、共赴国难的壮志豪情,现仍存于恩阳古镇,真不愧有第二红都之誉。

   老场街的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宏大且保存较为完好,是四川省的瑰宝。相传在这约两平方千米内,曾有三十七条古街纵横交错。虽历经风雨和天灾人祸,仍有九条古街和八十余株古榕树顽强地保存了下来。它们与层叠弯曲的古街巷与自然起伏的地貌相得益彰,完美地展现了古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走在古街上,高高低低的石阶、整齐的青石板路面,仿佛在引领着人们穿越时空。延伸出墙面的骑门柜台,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无一不在诉说着古镇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遗风。大的四合院,前院有天井、鱼缸,后院有花园、假山。精致的书香门第,则更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一砖一瓦都透着文雅气息。民居的窗棂多为方窗,窗雕中的蝙蝠图案,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镇上有特色的建筑万寿宫、文昌阁、禹王宫,常成为游客的打卡点。万寿宫为晚清道光年间江西移民后裔合资建成,常备受青睐。主要是其面向河边老榕树码头,过起凤桥即到,算顺水楼台。不过宫内戏台曾经热闹非凡,是春秋两季全族唱大戏的场地。文昌阁作为明代遗存,历史最为悠久,列为恩阳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兼有明人是为纪念宋代进士张文治在此隐居学道并得道飞升而建的传说。尽管其深藏恩阳小学背后的石阶上,但仍有不少游客穿过六角亭,去瞻仰这典雅庄重、飞檐翘角、阁高七丈、呈拱斗式,宛如仙境中的琼楼玉宇。禹王宫也处古镇腹地,清嘉庆年间由 “湖广填四川” 时来恩阳的郭、陈、邬、谢等大姓后裔合资修建,亦称湖广会馆。门上 “八载劳心福万世,千秋庙貌抚三巴” 的对联和 “恩阳楚蜀” 的匾额,寓意深刻。既含楚人在蜀地发展壮大希望,更有对大禹治水的永恒纪念,承载着那段特殊的移民历史。

   如今的恩阳古镇,正依托米仓古道遗址打造文化遗址公园。山间栈道与仿古建筑群相映成趣,全长一公里多的悬壁栈道沿崖壁蜿蜒,观景平台可俯瞰恩阳河全景。路边的幺店子新茶飘香,文创区陈列着特色纪念品。对明清拴马桩、古道碑刻实施原位保护,明代嘉靖年间的 “修路功德碑” 更有防侵蚀保护罩守护,宋代陶片在考古展示区透过可视化防护装置,向游客诉说古老故事。行游至此,心中感慨万千,遂吟诗一首以达意:

恩阳古镇行

恩阳史话韵悠长,古道米仓岁月藏。

起凤桥廊今古事,明清宫阁绽华光。

红军热血传青史,百姓齐心护故乡。

千载遗风虽渐逝,精神不朽永流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